《穿越郭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郭敬明-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泼硫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网络上各地讨论抄袭事件的话题后面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跟贴,而在郭敬明自己的〃刻下来的幸福时光〃论坛中,这样的话语只能算是众多同类中温和的不用试图去求证,该论坛的管理人已经把这类话语删除掉了,笔者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有人能证明我这是在造谣中伤,中伤那些纯洁善良的孩子曾说出这种残忍疯狂的话,但事实是无情的。 
  笔者不认识庄羽,不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笔者设想自己如果是她,现在一定会尽一切可能逃离这个国家。不是由于自己面临这样的人身威胁,而是由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野蛮疯狂的地方而胆寒。 
  笔者也不知道庄羽所控是否真的是事实,但根据之前的章节里所分析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属实,一样也会有人作出这样的威胁。 
  这个国家的宪法里写着保障每个公民的身体和住宅不受侵犯(人身自由权)。然而现实中出现了这样一种人上人,他们有一群狂热的崇拜者,一旦你跟他们的利益相冲突,他们的这些狂热的崇拜者就会琢磨着泼你硫酸……即使你并非主动挑衅,而是由于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去讨公道。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这是〃王道〃的力量。 
  顺者昌,逆者亡。 
  哪怕庄羽是热衷炒作也好,是野心家也好,仅仅因为她在这种力量面前没有立刻转身逃走,而是坚持把官司打下去,笔者就觉得她实在勇敢。 
  至于像笔者这样的胆小鬼,仅仅想像一下这种〃王道〃普及以后的社会,就会觉得两眼发黑天旋地转。然而如果三杯黄汤下肚,胆子壮了一点,笔者可能就会疯狂地拥护起这种现状,并且力争成为一个有大批FANS的人:FANS这种东西实在好使,尤其在你不擅长说理的时候,他们可以用叠加起来几千分贝的聒噪把任何试图说理的声音淹没无踪,而当你能够质疑你敌人的居心给自己带上受害者的标签时,他们甚至愿意为你杀人放火。他们的最大优点就是道德对他们毫无约束力。 
  是的,收起玩笑的口吻严肃判断,独一代中的部分人(还不是小部分)对道德意识的淡漠,已经达到了危险的境地。 
  道德是一种什么东西? 
  笔者从来不认为道德是一种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道德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具。 
  它极端功利,毫无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大公无私。任何符合道德的行为,无非都是将群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其本质面目非常清晰:不得杀人,是为了保持部族的人口数量;同姓不婚,是为了保持部族的人口质量;不得偷窃,是因为私有财产得到确认……而道德演变至今日,不论形式如何复杂微秒,就其本质,无非都是维护群体利益的一种约定俗成。 
  而所谓不道德,就是破坏现有约定俗成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将个体利益凌驾于整体之上。而这种行为最终无一不被证明其愚蠢,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破坏了群体利益,所能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个体的灭亡。 
  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健全的成年人,其实就是判断其是否有足够的远见来遵守道德这个〃大功利信条〃,不放任一己之私欲任意妄为。这样的人可以照顾好自己,能够肩负其责任,懂得运用其权利,不会给自己的同类全体造成危害。 
  而没有成年者,就是在这条路上学习着的人。他们即使没有达到标准,至少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万一这个〃方向〃失去了对他们的指导意义,他们就会成为〃问题少年〃。 
  乐观点看,问题少年本身可能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喊着泼硫酸的人未必会真的去泼硫酸。但是问题少年会成长,这才是最值得担心的地方。 
  一个人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覆盖道德的指针,并被其指引着思考问题,无论这种指针是不是叫做偶像崇拜,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任何一种其他指针,都不可能如同社会道德那样,是在漫长的演化道路上,根据全体利益被约定俗成下来的;它一定只符合部分人的利益,带有一种自私的属性,而〃只符合部分人的利益〃的潜台词,就是〃破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譬如〃郭敬明抄袭事件〃中,之所以郭的FANS们狂热到这种程度,郭敬明本人和其出版商,不通过正面分析作品来驳斥庄羽的控诉,而是通过质疑和暗示其动机不纯来丑化对方的形象这一行为,要负上相当责任。 
  当然作为郭敬明和出版商来说,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但是他们影响到的却是众多无知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一旦这种诱导民众的行为达到了目的,替换掉了本来应该起作用的公共道德,就使得社会公平体制被打破了如果说郭敬明并没有抄袭,而因为这种行为赢得了FANS的舆论支持也赢得了官司,那么下次假使他真的抄袭了,他也能够通过故伎重演获得成功。如此一来他就成为了凌驾于道德之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一种存在。 
  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的发展路线。而它的学名,叫做〃道德崩溃〃。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在抄袭事件中独一代所表现出来(可能有更多不在此列的没有表现出来,但愿如此)的状态: 
  思维混乱; 
  道德没落。 
  仅此两条。 
  但这还不够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那么,原因何在?谁当负责?   
  教育的缺失   
  我们的教育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我们经过了批判又批判,讨论又讨论……最后我们开展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 
  然而什么是素质教育? 
  让孩子们动手做几个模型,上山踏青抓几只蝴蝶,设计份问卷搞个社会调查……我们以 
  为这就是素质教育了。然而作为一个人来说最主要素质: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却被很严重地忽视了。 
  没有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人是〃愚民〃,而道德缺失的人是〃暴民〃,两者结合则其凶暴可怕非语言可以形容。我们像看重性命般地斤斤计较于孩子们的考试成绩、英语水平……或者偶尔破天荒地关注一下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水平……但在防止他们成为愚民暴民方面,做得很不够。 
  一百个老师里有一百个能给出孩子们习题的正确答案,而能教会孩子们正确的解题方法的老师,一定少于这个数目。至于能教会孩子们思考人生各种问题的方法的老师,在一百个里又有多少? 
  思考判断的基础是逻辑。而〃逻辑基础〃这门课要到大学里才开,甚至很多大学还没有。很多没能考上大学或者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连基本的数学逻辑都不太懂。指望这样的人懂得在思考问题时熟练地运用类比、联想、假设等等手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谈。他们也许一次两次能蒙对,但绝对说不出个所以然。 
  至于道德教育,也许很多人要说我们一贯强调德育教育。是的,一万个老师里有一万个会对孩子说应该如何,不许如何。但是一万个老师里有几个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许? 
  我们的道德教育还停留在简单地把道德神圣化、教条化的阶段。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向孩子们阐释道德对于人类群体的功利意义,让他们破除神秘感和反感,用冷静客观地眼光去看这些用来维护他们自己利益的行为准则。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在压力面前遵纪守法于一时,而根本不理解道德的深层含义,也就谈不上自觉遵守。经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到了社会上,哪怕一辈子老实规矩,也不是因为真正具备社会责任感,而只是没逮到违法乱纪的机会或者天生胆小罢了。最终结果如何还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给予不道德行为以及时的谴责,就好像犯不犯法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每个杀人的都逮起来枪毙。如果是这样,那这种道德教育就跟根本没有一样,还不如带每个小学生去看一次死刑犯枪毙呢。 
  靠灌输产生不了智慧,靠威吓产生不了道德。没有智慧,没有道德,孩子就会成长为野蛮人,将他们自己和他们周围的人推向毁灭。   
  独一代之思维混乱   
  思维混乱的〃独一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的思维混乱得五花八门,正如〃不幸的家庭各式各样,而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种〃。 
  因此以下列出的是并不属于他们全体,而是个别人的表象,但是综合起来,其实质是一样的。 
  请他去看论坛上一个讲MBA课程简介的帖子,只要标题里把〃M〃打得小一点,全文长度超过五行,内容里多点英文,他就很可能开始指责楼主对于乔丹的评价夸大其辞,其实科比比飞人更有天赋云云……如果这时候你提醒他看错了他也不会有反应,事实上他从来不认为需要看懂别人说了什么再发表观点。 
  告诉他1+1=2,他会问你〃为什么?〃。与此同时,他却很可能坚持宣称〃众所周知〃或者〃用脚趾都猜得到〃x=4,至于什么情况下x=4,为什么这变成众所周知了,别指望他能回答你。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前言不搭后语地告诉你一个所谓〃事实〃。 
  告诉他1+1=2,他也许会接受。但是2+2=4,就要另费一番工夫重新告诉他。永远别指望他学会〃依次类推〃,〃依次类推〃对他来说就好象魔术一般。当他某天因为听多了从嘴里冒出〃依次类推〃这句话时,他很可能说的是〃1+1=2,依次类推2+2=1〃。 
  因为1+1=2,所以2+2=4他能理解;而万一你告诉他每367个人里头就必定有至少2个人生日相同,他就觉得惊讶了。有关逻辑的一切他茫然无知。〃抽屉原则〃是初中时教过的内容,但他不是早已忘却了,就是压根不晓得原来数学书上的东西还可以拿到现实中来用。 
  重复地告诉他1+1=3,只要用他喜欢听的语调,配以悦耳的音乐,他就会接受,并且向任何敢于宣称1+1≠3的人挑战。 
  重复地告诉他1+1=3,只要用他喜欢听的语调,配以悦耳的音乐,等他习惯了你的语调和音乐之后,重新告诉他1+1=4,他会很快接受下来,丝毫不觉得你说得有什么不妥,并且一样乐意向所有宣称1+1≠4,包括1+1=3的谬论宣战。 
  至于说到独一代的道德意识的淡漠,却很难作出什么样的描述。或者说媒体上诸如14岁的初中女生替强奸她的〃老板〃拉皮条,18岁的儿子高考失败杀害父母,19岁的大学女生在寝室里被强奸,四个室友置若罔闻,23岁的高材生给动物园的狗熊泼了硫酸……之类的新闻实在太多,看得我们已经麻木。一定要到他们闹出点什么更加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才能举出点例子,感慨一声:〃看,这道德意识淡漠的一代原来是这样的啊〃。     
  第七章 拿什么来拯救你, 独一代   
  道德的标准   
  甲子:泼硫酸是一个网友在论坛上说的,我们从这个开始说起吧。 
  乙子:我记得类似的帖子并不只是一两条。 
  丙子:还有诸如〃让那个女人开车撞死〃之类。 
  甲子:一个声称是孩子的群体在这个事件上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丁子:我觉正是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会有这样一种反应。 
  甲子: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纯真、纯良的。 
  丁子: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孩子气的反映。在我们看来是道德意识淡漠,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这样。对他来说,所有的道德的规则是他自己来定义的。他首先假设自己一切东西的出发点都是善良的,都是纯洁的。于是凡是和他意见相左的东西都必然是居心险恶的。比如他觉得庄羽这样是为了炒作自己,陷害郭敬明等等。他就非常顺理成章地套用了一种道德的反映。如果他确信的那个核心是对的,那他产生这种举动也很正常。所以关键并不是他没有道德体系,他有道德体系,但是他把它的核心定为自己。 
  甲子:他的道德尺度是自己定义的道德尺度。 
  丁子:实际上他很多情况下还是按照我们一些比较基本的方式来作出反应。比如被人侵犯了就表现出愤怒。看到坏人就觉得恨不得去泼硫酸,希望他开车撞死之类。但他评判的标准,那个核心是自己。我最近看张悦然写的《樱桃之远》,我就觉得的确在独生子女这一代里面有这样的问题。一个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和她同一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孤儿。一次她看见那个孤儿在幼儿园门口和她的父亲说话,心里就很嫉妒。接着她的父亲带那个孤儿到一个冷饮店请她吃了一个三色冰激淋正是小女孩自己最喜欢吃的。于是她当时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这个孤儿是魔鬼,要把她的爸爸从她的身边抢走,心里就想着要杀掉那个小孩。后来就在一次推秋千的过程中,把秋千越推越高,让那个小孩从秋千上掉了下来。这是一个小说中的故事,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绪。小孩一开始并没有判断力,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环境当中,他一出生就是所有宠爱集于一身,很容易让他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就是觉得所有东西的判断标准就是他自己。缺乏一种契约意识。 
  甲子:好像基本上70年代或者6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情况就比较少,而独一代中就有相当的部分会是这样。 
  丁子:我觉得我们是比较能够理解道德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至高无上的一个东西。而是社会形成的一种契约。但是对于那些小孩来说,他不能理解这一点,他反而认为道德是一种亘古常在,不可触碰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的准则是他自己定义的。 
  甲子:有时候我会这样想,目前我们的部分道德观念和他们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独一代来说,持他们的这种对于道德的看法的有一个很大的人群。那么会不会20年以后,独一代们的道德观念会真的变成一种主流,而我们的道德观念则是被淘汰了呢? 
  戊子:我觉得不会是这样的。 
  丁子:我觉得道德观念的嬗变是肯定会存在的。比如说20年以前,我们父母那一辈,如果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