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现在杨潮自己赚到了五十两银子,以后就不用再过这种日子了。

如果家里每天吃一两肉,一个月也不过两斤(一斤是十六两),一年不超过二十五斤,不超过半两银子,五十两银子足够吃一百年了。

只是琢磨了一番后,杨潮却没有把钱拿出来给家里。

杨潮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告诉父母自己帮一个公子见一个**,然后得到了这些钱?父母绝对不会以为这是青春浪漫的事情,百分之百会认为杨潮是拉皮条去了。

而且杨潮也觉得,这些钱还是留在自己手里更有用处一些,五十两银子虽然不少,对这个家庭甚至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但毕竟不算一笔绝对的大钱,让家里日子过得好一些不难,要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还是远远不够的。

杨潮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改善一下家庭生活,这些钱给他做本钱,杨潮有信心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如果有能力的话,杨潮更想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

于是杨潮自己把钱小心的收了起来,打算还是找一个机会,用这笔钱作为本钱做出一份事业。

第八节兼济天下?独善其身?

老实说第一次出马,竟然就赚到了五十两银子,杨潮还是很兴奋的,结果半夜才睡着。

“啊!”

杨潮突然惊叫一声,从床上爬起来,已经满身大汗了。

他做了很多梦,一开始他用五十两银子,开始做买卖,做什么买卖都不记得了,或许梦中也没有那么清晰。

反正梦中挣了很多钱,他盖了很高很高的楼,天天锦衣玉食。

妹妹每天有肉吃开开心心。

母亲有很多丫鬟使唤,不用干家务,总是厉声喝骂着丫头们。

父亲不做铁匠活了,身边总带着几个家丁在外面闲逛,威风凛凛。

可是突然无边无际的,穿着黑色铁甲的骑兵攻进了城,到处烧杀抢掠,尸横遍野。

留发不留头,无数百姓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们面前狰狞的扎着辫子的侩子手用剃刀将他们的头发剃掉,稍有反抗就砍掉脑袋。

地上的人头多极了。

杨潮突然看到其中一颗人头是妹妹的,一颗人头是母亲的,一颗是父亲的,他痛苦极了,接着他又看到一颗头,竟然是自己的。

梦就到此为止,杨潮被吓醒了。

杨潮知道自己身在明末,开始并没有多么强烈的危机感,都没考虑过改朝换代的事情,心思完全在家庭的困苦上,根本就顾不到那些,现在挣了五十两银子后,意识中才慢慢发觉,自己身处的时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此时外面还没有大亮,非常的安静,突然有响动声,杨潮一个哆嗦,此时心情还没有从梦境中恢复。

睡是睡不着了,杨潮起来穿了衣服,然后打开自己的房门,一道冷空气迎面扑来,身上不由起了一层疙瘩。

初春的季节天气极冷,好像比后世的南京要冷多了,这时期听说恰好处在一个小冰河期,天气比后世要冷的多,城市里比后世更冷,甚至要气温要低上十度的样子。

这样的天气出门,简直是受罪。

突然杨潮看到院子里一个身影,身材魁梧高大,只是背略微有些驼了。

那身影正低头往外走,就要走到大门边了。

“爹!”

杨潮喊了一声,那个身影极为熟悉,正是杨潮的父亲杨勇。

突然想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好几天了,竟然好像没看到过父亲的样子。

父亲回头,脸膛有些发红,常年在火炉边做铁匠活,杨潮父亲的脸色总是又黑又红。

“潮儿啊,起来了。”

父亲看到杨潮点点头道。

杨潮道:“起来了。”

父亲继续道:“听说你昨天出去逛了一天。要小心身子。身子好了,就去书坊念书去。”

杨潮习惯性的嗯了一声。

父亲继续道:“也不急,再多歇几天。”

说完手已经抓到了门栓上,一下子打开门来。

杨潮突然道:“爹。你剃发吗?”

父亲回头奇怪道:“剃什么发?”

杨潮道:“就是剪了头发,剃成半个光头的样子。”

父亲皱起眉头:“你怎么说这个。又不是和尚,剃什么光头。剃了头发,死了祖宗都不认得。”

“你快些回去歇着啊。”

父亲嘱咐杨潮,自己一步跨出了院子,回头还把门给拉好。

透过门缝,杨潮看到父亲最后是一脸担忧,大概以为杨潮身子没好,脑子犯傻吧。

剃了头,祖宗不认,这就是为什么满清入关后,那么多的老百姓因为不肯剃头才拿起武器来反抗的原因吧。剃个头发而已,不过是换一个衣饰文化罢了,可是中国这个民族,他偏偏是能够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而敢于对抗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战胜的强敌的。

对于谁做皇帝反而不是那么的在意。清军入关后,许多地方是不战而降,可是剃发易服令一下,整个中国几乎是处处烽烟,最文弱的江南恰恰成了抵抗最激烈的地方。无独有偶,清末太平天国横扫南方,到处捣毁孔庙、寺庙,最后才被保卫礼教伦常为目的的湘军消灭。

中国独有的文化,是中国人最为珍视的东西,或许平时根本就不会在意,但是没当剧烈变化发生的时候,却能激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感情来。

这点杨潮以前是不会理解的,因为他没有遇到过。但是假如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如果不想死,以后就不要说中国话了,不要写中国字了,而且不要在给先人烧纸了,那么杨潮恐怕也会起来造反的。

能为了自己的文化,去做出看起来最没有意义的牺牲,这就是中国古人。作为一个后世的人,其实有些不能理解这种决定。但如果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以血统,而是以文化来区分名族的话,就能理解了。对中国人来说,改变文化意味着不仅亡国而且灭种,亡国不可怕,灭种才可怕。

但现在杨潮却极为迷茫。

他不过是一个铁匠的儿子。身份低微,能做什么。

干等改朝换代,杨潮是绝对不愿意的,别说家人不愿意剃发易服,就是自己跪在地上,让人剪去头发,留个可笑的辫子,那也是不愿意接受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杨潮不服!

凭什么这么大的国家,就给人灭了,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发达的文化,最强大的技术能力,却灭亡在一个崛起的游猎民族手里。这对文化的打击,对先进技术的打击,是巨大的,结果就是几百年后落后了西方太多,甚至失去了调整的能力,只能够全盘西化了。

穿越回到古代,改变历史,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种美梦谁都会做。可是真要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杨潮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你要有权。

掌权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走正途,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然后当官,可杨潮现在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而且就算是现在用功,从明年开始,先中秀才,再中举人,接着考个进士,也至少要三年,才能够保证可以做一个大明官员。

做了官还得一步步往上爬,如果自己情商足够,运气也不坏,那么爬个二三十年,大概就可以爬到宰相那一级了,那时候才有足够的权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前提还得是遇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好皇帝支持你。不过在大明朝变法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张居正,可是张居正死后的结果是很凄惨的,变法不但被废止,张居正的家族被抄家灭族,男的发配,女的发卖。

第二个办法是招兵买马,用武力获取权力。简单来说,就是造反,李自成和张献忠干的就是这种事情。但中国历史上的造反者很多,真正有好结果的,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刘邦、朱元璋成功了,当了皇帝,可是给刘邦带头的陈胜吴广,同时代的楚霸王,给朱元璋带头的大小明王,同时代的张士诚、陈友谅,这些人都很凄惨。

李自成和张献忠早就造反了,而且正在造反的事业上正做的风生水起,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给清军做了嫁衣裳。

科举其实是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好处是不用冒险,坏处是时间太长。造反是打破体制,自己建立新的体制,好处是起效快,坏处是风险大。

已经是崇祯十四年了,杨潮依稀记得,崇祯皇帝只当了十七年皇帝,也就是说还有三年,三年自己玩命读书,也只能坚持到中进士,然后做一个小官,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时间上,杨潮根本就没有条件选择科举。

造反的话,风险太大。杨潮有一家子人,他可不敢冒这个险,而且李自成和张献忠最后都没成功,这说明这条路恐怕走不通。

可是什么都不做,杨潮又很不甘心,不甘心等死!

中国有句话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不努力一把,杨潮无论如何都不会甘心,如果自己发达了,自然是愿意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事情,兼济天下。

可如果杨潮不发达,也得有一个底线,不仅要做到独善其身,而且保住家人的安危,这是杨潮必须要做到的。

杨潮别无选择,于公于私,杨潮都不能坐等风云变化。

第九节要账

杨潮心中压着事情,已经无法安心休息了,早早就出了门。

昨夜的梦让杨潮有了急迫感,自己不能干等下去了,必须得想办法获取权力。

科举是不可能的,造反也不用考虑,想来想去,杨潮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买官。

买官需要钱,也需要路子。

关系不是那么好就牵上的,就算有了关系也得有钱,而有了钱,才能有关系。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显然杨潮那五十两银子解决不了问题。杨潮需要更多的钱。

所以今天跟昨天不一样,杨潮没去秦淮河,而是往东走到了南门大街上,就往北走了。

这条路就是后世的中华路,不过此时中华路分为四段,南面从镇淮桥到下江考棚称为南门大街,从下江考棚到大功坊(后世瞻园路)称为花市大街,从大功坊到水西门称为三山街,再向北到内桥称为府东街。

跟后世一样,这条路依然十分繁华,是南京数一数二的繁华大街。

尤其是三山街,由于有水西门有许多码头,通过秦淮河可以直入长江,这里是南京东西南北通衢,论繁华程度甚至要超过秦淮河两岸。

所以杨潮第一个打算,是用五十两银子能在这里经营个什么项目,毕竟像周公子那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每天都发生。

就算每天都有人想见柳如是,杨潮也不可能天天都能帮人,昨天帮到痴情的周公子,那是适逢其会,换成其他人,杨潮就是有通天的手段,也不可能让别人想见就见这些名妓的。

南门大街到三山街这条大街,跟秦淮河两岸不同,这里更加的市民,经营的多是些酒楼、商铺,以及书铺和印刷等商铺生意。

换句专业点的术语,秦淮河两岸是以娱乐业为主,而这里则是以商贸业为主。

杨潮不时走入一家店铺,跟主人闲聊两句,打听一下市面行情。

进过衣帽店,靴鞋店,甚至连当铺、银铺也进过。

杨潮发现,明代的商铺,悬挂招牌的不多,比较体面的不过是挂一张布番,迎风招展,上面写着“皮货”、“靴鞋”、“金珠兑换”等字,甚至仅仅写一个“茶”、“酒”之类的字,表示经营的范围。

这些店主对招牌、品牌的意识不强。

他们做的都是长远生意,靠的是长久的关系,做日常用品的,则是街坊生意,做皮货等生意的,则是买的往来客商,往往都是别人找上门来。

这些生意,大都不需要靠招牌品牌来扩大知名度。

反而是那些靠名声吃法的青楼、酒楼等就高高挂着体面的招牌,比如媚香楼。

杨潮想着,如果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把招牌立起来,扩大知名度,真正把品牌做起来。

杨潮还发现,绝大多数的商铺,都是“前店后厂”的形式,大都是自产自销,前面的门脸用来做铺子,后院就是加工作坊。

这种经营显然分工还不够细致。

如果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倒是大有作为。

不过具体如何做,杨潮还没有想到。

就这样转了大半天,见识了繁华的明代市井,明白了明代的商业已经繁荣到了涵盖日常起居住行各个方面,只是经营还比较粗犷不够专业化。

此时已经是晌午,太阳挂在正中间,得回家吃饭了。

这次回去刚好路过铁作坊跟三坊巷和颜料坊交接的街角,杨家的铁匠铺子就在这个位置极好的地方,索性去铁匠铺跟父亲一起回去,杨潮已经挣了点钱,也不忍看着父亲依然像以前那样操劳。

杨家的铁匠铺是祖传的,爷爷死后,就传给了父亲。

置办这样一个铁匠铺和其中一应工具,不是那么便宜的,少说得三五十两银子,杨家甚至是数代积累,才能置办起这样的铺子来。

这是杨家最重要的资本。

父亲正在做活,铁匠铺里还有一个人等着,坐在唯一的桌子旁。

“爹,早点回去吧。”

杨潮跟那人先点点头,然后对着父亲的背影喊道。

杨勇这才回头:“潮儿啊。”

说着父亲停下手里的活计,转过头来。

然后对着杨潮道:“快见过李公公!”

杨潮一愣,旁边坐着的人,是一个五六十岁模样,穿着一身青色长衫,带着小帽,白面无须,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中年人,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太监。

杨潮好奇了一刻接着拱手:“见过李公公。”

杨勇却道:“这是兵仗局的监局大人,快跪下磕头。”

这时候那李公公才道:“免了免了。又不是在局里。”

李公公声音很细,却没有什么嘶哑,好像压低了声音的样子,到跟后世电视上的太监说话颇为相像。杨潮这才真正接受,这人真是一个太监。

杨勇拱手拜谢,接着继续去做活,已经不用锤了,而是在打磨,打磨的是一把菜刀。

杨勇手艺精湛,最擅长打刀,砍柴的刀,杀人的刀都能打,不过最热销的还是菜刀。

粗磨、细磨,一道道工艺很细致,杨勇做的很认真,看样子已经做了很久,最后慢慢清洗了一番,用干麻布擦洗干净,并用一块白布包起来,这才将菜刀交给了李公公。

“这用来用去,还是你的打的刀好使,它剁不坏。”

李公公点着头,接过杨勇的菜刀,也不打开看,用尖利的嗓音连声夸着。

杨勇点头哈腰道:“公公喜欢就好。”

李公公点点头:“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