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传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驿传天下-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服见他疑惑,呵呵一笑,指了指面前的战事。李潜仔细看了看眼前的情景,皱眉苦思了许久,还是没想明白。

李服见状,笑道:“此乃大衍之数的皮毛之用。比如适才的情形,两军对垒,如填满的棋盘一般,双方都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而后,双方厮杀,各有伤亡,填满的棋盘便出现了空白。如此利用?这便是大衍之数的变化了。眼下的变化只是皮毛,等你想明白了便会知道,其实还有更多深奥的变化。记住,兵无常势,水无长形。兵和水都一样,要动起来才有威力,死搬一种战法焉能不败?”

李潜立刻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来一般,遍体生寒。自组织驿军一来,他一直心中憋着劲,想将驿军打造成虎贲军那样的强军。起初看到李服指挥虎贲军作战,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给他足够的兵员、时间和财力,他也能训练出一直不弱于虎贲军的无敌骑兵。等虎贲军第一次变化,他觉得这种变化虽然很难,却也不是做不到。可看到现在虎贲军的表现加上李服刚才那番话,李潜突然明白,自己即便有足够的兵员、时间和财力,也赶不上虎贲军,因为自己只是单纯的训练,而没有指导思想和实战的磨练。

想到这,李潜暗忖,看来自己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谁说多看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就一定比古人优越?若换作自己指挥这场战斗,能做到李服这种效果吗?答案很明显,根本不可能!于是,李潜肃容,叉手道:“小侄受教了。”

李服微微一笑,并答话。而李潜也全神贯注的盯着战事,试图从中寻找出虎贲军变化的规律,丰富自己。

这场战斗足足打了两个时辰。占据先机的虎贲军特别是在最后全面活起来以后,一队对虎贲军战士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小刀,一点一点将看似强大的突厥人剥葱皮一般剥下来,直到最后,突厥人只剩下不足八千人时,凉州、兰州的联军以及接到集结命令的各支虎贲军分队沿着弱水河追来。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敌人团团围上,被分割开,龟缩在几处狭窄区域内负隅顽抗的突厥人见大势已去,立刻举起了白旗请降。

第二一四章 瓜分战功

对于突厥人的请降,李潜其实根本不愿接受。突厥人有实力时便无比猖狂大肆劫掠中原。等被大楚痛扁一番,损失惨重后,要么逃回草原舔着伤口,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再卷土重来。要么就收了狼性,变成哈巴狗摇尾乞怜。李潜对这种有狼子野心又狡诈如狐的民族异常鄙视,按照他的想法,当将这些人全部杀的干干净净才好。

李服经验丰富,想的要比李潜多的多。他考虑到凉州军、兰州军虽然以及到来,但长途奔袭之后士卒已疲惫不堪难以再战。而且连番大战虎贲军虽大胜,但自身损失也不小,若不答应突厥人的请降,逼急了突厥人,冒死猛攻,吃亏的还是最贴近突厥人的虎贲军。所以,李服权衡片刻,决定接收突厥人的请降。

此战,共斩杀突厥人两万三千余人,俘虏八千余人,缴获战马三万多匹。至此进犯大楚的十五万突厥人侥幸逃脱的不足千人,其余的不是被斩杀便是被俘虏,更给大楚奉送了战马十多万匹。而大楚方面的损失也颇为惨重。西北百姓死伤二十多万人,凉州军死伤近四万人,兰州军死伤近两万人,虎贲军损失较小,也有一万三千多人。

西北之战就此落下帷幕。大楚大胜,悍然进犯的突厥人最终以惨败收场。罪魁祸首屈力颉侥幸逃掉。不过,这场战争仅仅才是开始。屈力颉的胆大妄为,打开了被封印的战争魔鬼,将再次给大楚和突厥带来了无尽的血雨腥风。安定了二十多年的大楚被草原狼狠狠咬了一口。虽然仗着身体强健,硬生生断了草原狼的牙齿,但怒火终究不可能忍住,日后如何报复将是大楚朝堂讨论的重大问题。

只是,这一切跟李潜无关。他现在要忙着瓜分战果。作为游离于凉州军、兰州军、虎贲军三军指挥体系之外,独自开战敌后抗战的异类,他的行为令田广不满。不过,上官良辅、李服对他拍手称道,同时公孙骜对他也颇为赞同。田广虽然不满,但毕竟,李潜身上的昭武校尉官衔可是他封赏的。李潜表现的出彩,他也跟着沾光。所以,田广即便再腹黑,也只能努力露出赞许的笑容,大肆夸赞他。

于是,在三军联合上报的军功上,李潜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各军推荐的人选。虎贲军推荐的是李服。理由嘛,自然是以一万五千之师,击败三万余突厥大军。凉州军推荐的是谢慎思,理由当然是力保肃州不失,为及时夺回金山关,断掉突厥退路立下汗马功劳。客场作战的兰州军推荐了韩千城。虽然韩千城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足,但与后面几人相比,实在难以排在这个位置,不过,人家兰州军怎么也是前来支援的,总得给个面子。后面便是牛弼了,这个不消说。个人斩获最多,生擒了仆骨部的俟斤,他排在这个位置都有些委屈了。然后才是马真、马三奎、谢志成、曹元炳、赵振国、陈芳、段达、上官行之、冯无惧等人。

排不排在功劳簿第一位李潜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那些缴获的战利品,比如战马。虽然他通过小打小闹弄了不少战马,但和总缴获量达十万多匹庞大数量相比,实在少的可怜。可他耐着性子等众位大人物将战功评定完毕时,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及缴获战马的分配问题。他以为等会他们会说,可再往后这些人便举办了庆功宴,根本不提及此事。

好不容易等酒宴完毕,他寻了个机会找李服询问。李服听了,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道:“侄儿,各军出战是不是会损失兵力和战马?”

李潜点点头。这还用说吗?谁能保证自己麾下的士卒和战马无一损失?

李服微笑道:“既然缴获了战马,当然优先补充损失了。”

李潜一愣,立刻明白了李服的意思。补充损失,怎么补充?那还不是谁的人马多谁占便宜?虎贲军此次出动了三万多人,补充战马当然比只有千人规模的驿军多的多。

李潜不禁失望。

李服见状哈哈笑道:“侄儿放心。叔叔不会让你吃亏的。不过,缴获肯定要给朝廷一部分,剩下的才能瓜分。按照现在的数量计算,嗯,你那边能得到的数目不会少于三千。”

李潜一听,喜上眉梢。他原本就藏匿了四千多,再加上现在分的三千,七千多匹战马足够开个大牧场了。

李服说完又皱皱眉头道:“不过,田广那边不一定会同意。侄儿,看来这个田广对你还是有戒心啊。”

李潜点点头。田广能没戒心吗?他肯定明白自己知道了他私通突厥的事,若非前一段时间他被突厥进攻搞的焦头烂额,他肯定憋着坏来算计自己了。不过,他纵然憋着坏又能怎样?现在他更头痛的是如何应对皇帝陛下和那些与他不对付的朝臣的诘难。

李服见李潜似乎对田广并不放在心上,随即一想李潜背后还有个徐简呢,谅田广也不敢难为李潜,遂放下心来。思忖了片刻,似无意间问道:“侄儿,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打算?李潜当然有。他计划开个大牧场,利用四海商号把生意做大。不过,他可不会为了专心做生意而傻乎乎的挂冠归隐,玩一手“事了拂衣去,深藏姓与名”的隐士高人做派。他深知朝中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在体制内,哪怕位置不高,但却有极大的用处。李潜立下的功劳虽说不算太大,但后续的封赏一定有。现在他已经是游击将军了(田广已经将圣旨给了他),再封赏的话肯定会比这个高一些。一不小心就能弄个四品官当当。放在高官遍地走的京城,四品官算不上什么,但要是在地方,那可就是坐镇一方的将军了。有了这个身份和权力,对他把生意做大的计划绝对能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

不过,李潜更知道李服这句看似无意间的询问,其实心中还是极为期盼他能进入虎贲军。通过多日来的协同作战,虎贲军上下对他已经非常认同,此时是他进入虎贲军体系一个绝佳时机。只要他进入虎贲军,即便不挑明他的身份,日后李腾也会刻意栽培他。过个二十年,等他达到上官良辅等人的地位时,再挑明身份,那么李潜接掌虎贲军承袭武威公的爵位便水到渠成。这应该是李服所认为的对李潜对李腾对虎贲军最好的结果。

但,李潜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他不想一辈子在李腾的阴影下生活。那样太累。想想吧,所有人对会把他与他父亲相比,而他父亲却是一座他永远都无法无法超越的山峰。这种压力岂能受得了?

所以,李潜思忖片刻道:“叔叔。朝廷的封赏还没下来,再者,此事之后,恩师不日便会返京,小侄想陪恩师一同回去,等封赏下来再说。”

李服笑了笑,道:“傻侄儿,你还真以为朝廷能封赏给你什么好位置?想要得到好位置得靠私底下运作。”

李潜愣了一下。他涉足官场的时间太短,很多门道都没摸清楚。若非李服说起,他还不知道朝廷的封赏竟然还需要运作才行。

李服见他迷茫,便解释道:“你现在立下的战功,封个四品实职武将都不为过。但你年纪尚轻,资历太浅,直接封实职恐怕会引来非议。叔叔估计,很可能是五品实职,外加一个爵位。至于什么爵位,这就很难说了,得看那位的心情。伯、子、男都有可能。五品实职的选择可就太多了。各部郎中、军中郎将、典军、副典军、督护府和都督府司马、折冲府都尉等是五品官职。只是这其中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李潜拱手道:“还请叔叔仔细指点小侄。”

李服点点头,道:“各部郎中官职虽小,却很有实权,地方、军队的等闲三品高官也不敢轻易开罪这些人,私下里还会争相拉拢,是个肥差。你有诚朴先生为后盾,做了这种官职,熬上两年肯定能得到升迁或外放地方大员。只是,这些职缺名额有限,想要得到不太容易。况且,这差事虽然肥,但京城高官遍地,勋贵无数,想要干的四平八稳很不容易,稍不注意便会得罪人,万一得罪了个来头大的可就倒霉了。你生性刚硬,很容易得罪人,京城那帮勋贵世家子弟,别的本事没有肚子里的坏水却多的是,根本防不胜防,以你的性子,叔叔真不希望你蹚京城的浑水。京城的军职表面无比风光,但这只是勋贵子弟的晋身阶梯,你没有根基,纵然才干过人也难有出头之日。”

李潜听了点点头。各部郎中大都是文职,而他立下的是军功,想做郎中,只有进兵部。兵部被陛下亲信把持,他如何能出头?再者,窝在京中实在无趣,与他的初衷相背。他不愿意选这条路。留在禁卫军中,正如李服所言,徐简在文官中有影响力,在禁卫军中恐怕说不上话,进入禁卫军中也不是个好选择。

李服喝了口茶继续道:“除了这些,就只有到地方了。地方也有两种。一种是到督护府或都督府做司马。”说到这,李服一笑道:“若是这样,你还不如加入虎贲军来的直接呢。最起码,叔叔罩着你,虎贲军上下不会给你小鞋穿。另外一种是到地方折冲府当都尉。这个也分三六九等。富庶的地方固然很好,但时间久了,意志消磨的厉害,你年纪轻轻不想找个地方养老吧?穷地方,去了做什么?西北边关对你来说非常合适。经常有小规模战事,能积累军功。可西北现在田广掌控之下,他对你如此戒备,你若到他手底下做事,还不是自讨苦吃?灵州、夏州倒是不错。可那里是公孙策的地盘,你一个外来人,独臂能支,去了能有什么作为?”

李潜听李服分析了一大圈,结果却哪个都不合适,不由得挠头,道:“叔叔,那你看我选哪个才合适?”

第二一五章 父子终相见

李服微微一笑,道:“我觉得合适的,你又不肯。”

李潜立刻明白,李服分析了这一大通,其实还是希望他能加入虎贲军。李潜也知道,李服这样做并非是故意打击他,而是真心实意的为他分析局势,李服所指出的让他加入虎贲军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李潜实在不愿这样做。他思忖了片刻,低声道:“叔叔,你也知道我那师父的脾气。当年他曾严命我不能去西域。我若去了……”

李服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对梅宗际的认识可比李潜深刻的多。若李潜真加入了虎贲军,梅宗际肯定会勃然大怒,搞不好会直接找到李腾指着鼻子骂。那李服可就弄巧成拙了。想了片刻,李服道:“既然如此,叔叔也不勉强。叔叔觉得此事你还需与诚朴先生谈谈,征询下他的意见。叔叔在京中还有些门路,若需叔叔相助,只管开口就是。”

李服的门路当然就是李腾的门路。李腾能独霸西域二十多年,连陛下也无法撼动他的地位,若是在京中没有门路,打死李潜都不相信。有了李服的承诺,无异于给李潜上了个大保险。李潜立刻谢过。

庆功宴过后没几天,各军首脑开始闭门商议战果分配。这些首脑分别是虎贲军的上官良辅和李服,凉州军的田广,兰州军的公孙骜。李服的官职不过是中郎将,原不够参加商议的,但他代表是李腾,这资格谁敢轻视?

四人在大帐中闭门商议了整整一天才弄出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方案。据那天在帐外值守的士卒私下里谈论,他们商议的气氛基本上还是非常融洽的,只是不时有吵闹声和拍桌子声传出来。对此,士卒们一致认为是这些大将军们太兴奋了所致。听闻此传言的李潜对此一笑了之。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谁能不劳而获。瓜分战利品,当然也是如此。出力多的怎么可能会让出力少的拿大头?可谁会轻易承认自己出力少?所以,瓜分战利品的关键是确定谁出的力多。怎么确定?真理不辨不明。不互相攻讦,不吵闹能掰扯清楚吗?说不得他们得连好多年前的旧账也拿出来一块算算。

相对于几位首脑的八卦新闻,李潜更关心的是分配方案。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李潜在方案出来后没多久就看到了。也成为了第五个看到这个方案的。

战果的分配首先是战俘问题。目前共有战俘八千余人。其中有一部分官职大的要押往京城向陛下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