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不如求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医不如求己-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里巴人答:
  能不能吃六味地黄丸,是很多朋友都问过我的问题。
  六味地黄丸是一个治疗肾阴虚的妙方。肾阴虚的症状主要为口干渴、怕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无苔、脉细而数。您的症状我觉得是脾肺气虚、心血不足。可先服柏子养心丸和参苓白术丸进行调养,平日可吃些大枣以补血安神。
  天堂女问:
  我今年41岁,每年体检结果是身体各零部件都很好,就是有点轻度贫血(一般血色素在9克左右)。但我自己感觉身体很糟,特别是近3年来,每年都会无缘无故病一周,症状很奇特,没有明显预兆,就有一点点感冒的样子,然后就是一点劲儿都没有,连坐在沙发上看一会儿电视都觉得累得受不了,轻飘飘得没一点重量,话也说不动,好像提前体验百岁老人的状态。去看医生,医生说不出所以然,就吊点水补充一下营养,一周后慢慢恢复。前两年这种状况都在秋天发生,但今年6月初已提前体验了。前天有位懂点修行的老师建议我服用点逍遥丸、归脾丸和补中益气丸,正要去买呢。今天看到老师的书很高兴,就先咨询一下。
  中里巴人答: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在于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气虚发热和气虚下陷之症,只要觉得自己属于“气虚”都可参酌用之,且药力平和。归脾丸补气养血安神,属于气血双补之药,主治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但此药有些粘腻,若有大便不爽的症状就不适合,还是补中益气丸较为通利。柏子养心丸既能补气养血,还有安神通便之效,对心脏也有养护的作用;但因其中含有朱砂成分,近来对朱砂的毒副作用非议较多,所以我也不便大力提倡此药,酌情用之,中病即止。逍遥丸对肝气不舒但又不是肝火太旺的人较为适合,尤其是那些因思虑过多而影响食欲的人更为适宜。吃完多会打嗝放屁,感觉气通神清。对真正阳气虚弱的人,原来有个右归丸,还有个阳和丸,都专治肾阳虚弱,可现在药店买不到了,只有一个治脾阳虚的附子理中丸还比较好买,专治脾胃虚寒,效果很好。
  怕冷问:
  我今年43岁,平时比较怕冷,确切地说主要是晚上睡觉特别怕风吹;不太爱喝水,好像喝进去马上就排走了。大便尚可,略有一点干燥。小时候得过牛皮癣,后来犯过两次,目前情况尚好。我多年来牙周一直不好,尽管我一直很努力地清洁口腔(每天用牙线,并用水冲牙,定期看牙医做清洁),牙肉还是不停萎缩,有几颗牙已松动得很厉害。
  几个月前,经一位中医朋友介绍开始吃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感觉有一些帮助(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
  我是否适合吃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应该如何调整身体?
  中里巴人答:
  牙齿松动通常被中医认为是肾虚之症,也是六味地黄丸的治疗范围。如果您的先生一直是畏寒怕风的体质,就不适合六味地黄丸,更不适合知柏地黄丸了,可选择桂附地黄丸。但如果是过去怕热而现在怕冷怕风,不是真正的虚寒体质,又有您的中医朋友诊脉确定,也是可以吃六味地黄丸的。至于知柏地黄丸,不是火性体质的,实非所宜。
  Lolita问:
  我爱口渴,每天要喝8杯以上的水,月经前后会腰膝酸软。每次看中医,大夫都会写上脉细数,自我观察则舌红无苔。但我不怕热,相反很怕冷,冬天总是手脚冰凉。我这样的体质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吗?
  中里巴人答:
  口干渴、爱喝水、脉细数、舌红无苔都是阴虚的主症,可放心服食六味地黄丸。至于冬天怕冷,是肌表有寒。您属于是冰包火的情况,郁结之气不得宣发是其原因。可服食加味逍遥丸,以舒肝解郁,并用取嚏法宣散体表之寒气。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每当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学了个一招半势,得心应手,就不禁心生无限感激之情,真要向苍天叩几个响头,以遥拜先知大德的在天之灵。难道我们竟要将家中的财宝视如垃圾,弃如敝履,用手里的茶盅去估算大海的深浅,用裁缝的皮尺去测量天空的高低,在无限的宇宙里画地为牢、打造铁窗,让人们都隔窗而望,并美其名曰为“科学的视野”。如果科学真是如此的浅薄,我们不要也罢。
  前面介绍过,中医常用六大法门:砭、针、灸、药、按跷、导引。其中的导引之法是集前五法之大成,调节经络的升降顺逆,因势利导,以强济弱,便可将体内多余之能量转移到气血虚弱之部位,而无须白白泻掉。肆虐之洪水反成发电之动能,岂不快哉!通常我们有了胃火便吃牛黄清胃丸来泻胃火,有了肝火便吃龙胆泻肝丸来泻肝火,心火盛吃导赤丹,肺火盛吃抑火丸,似乎一上火便必须要泻,顺理成章。其实,“邪火”也是一种身体的能量,也是要耗费人体的大量气血来推动运行的。如果人身体五脏之间的气血是平衡协调的,便不会产生某脏偏旺上火的情况,因为五脏的功能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如果某脏腑气血偏旺,必然同时会有脏腑气血虚弱。导引法就是将那些气血过盛的脏腑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弱的脏腑上。这种自身的转化没有能量的浪费,是人体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金庸金大侠曾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有过类似导引法的描写。例如有人练功走火入魔,疯狂难以自制,这时只要有个大师级的人物点上几个要穴,再略加推按,只需片刻,那人便会转危为安、狂躁顿消。这种描述绝非空穴来风,这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武林绝学,只要知其扼要,你何尝不可以小试牛刀呢?
  这里面运用的是中医五行学说,此学说既是中医的入门基石,又是登堂入室的捷径。可越是好东西越是广遭非议、少人参悟,现在竟成了某些人诋毁中医理论的佐证,嗤之为最不科学的“迷信残渣”。所以,导引法几近失传。
  这里举两个简单的导引法,让朋友们大概了解一下。若意犹未尽,可自行去参研五行之法。
  邻居大姐50多岁,常年抑郁不舒,总想大哭一场,腹胀但能食。诊其脉胃旺肝虚,右肾亦强,常气胀至腋下。取大肠经二间穴,只揉两分钟,便肚中肠鸣,连放响屁,腹内顿觉舒爽,胸中畅快。二间穴为大肠经“荥水穴”,大肠为金,取此穴“泻金补水”,泻金则金不克木,补水则水能生木,且泻金即是泻胃土,使土不侮木,诸法皆护持肝木,使肝气条达,气郁之症随屁而解。
  某朋友,男,46岁,突然头痛欲裂,服止痛药无效,找我急救。摸其脉,心脉旺,脾脉虚,正是牛黄清心丸的主治症。牛黄清心丸泻心火而转生脾土,取五行中“火生土”之意。一药而两治,能量转化而不耗费,是为导引玄机。当时手中无药,但“诸穴即是诸药”,随手拈来,先按摩整条心经,以泻心火,然后点掐神门穴(输土穴),泻心火而转生脾土,同样是“火生土”。由深知心火旺、脾虚,脾经必“虚不受补”,所以先点按脾经之大都穴(荥火穴),以便和心经顺接,然后点按脾经太白穴(输土穴)将心经之能量储藏于脾,此导引过程即告完成。前后5分钟,朋友头痛尽消,恍如做梦一般,整个治疗过程并没有揉任何头部经穴。
  导引术手法极为简单,就是寻常的点穴按摩,但病因必须明确、五行必须通晓才好应用。倘若此法精熟于心,那么治病真的就如顺水推舟、庖丁解牛一般了。此术医理庞博,我也只是略窥一斑,抛砖引玉而已。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每当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学了个一招半势,得心应手,就不禁心生无限感激之情,真要向苍天叩几个响头,以遥拜先知大德的在天之灵。难道我们竟要将家中的财宝视如垃圾,弃如敝履,用手里的茶盅去估算大海的深浅,用裁缝的皮尺去测量天空的高低,在无限的宇宙里画地为牢、打造铁窗,让人们都隔窗而望,并美其名曰为“科学的视野”。如果科学真是如此的浅薄,我们不要也罢!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丰盛的美味需要宽大的盘子,如果没有一颗无限包容的心,我们如何去承载苍天的博大厚赠?《素问》、《灵枢》、《伤寒论》便是其中的美味珍馐,等哪天有空,一定和大家一起品尝。
  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地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提起刮痧,人们通常会想起乡间的老婆婆拿着铜钱、汤匙,在人们的后背前胸刮出一道道红红紫紫的血印,以治疗中暑发烧、呕吐等症,有时疗效还颇为显著。一般人认为刮痧可以祛火、排毒、美容,所以美容院、洗浴健身中心都设立了这个项目。
  在西医看来,刮痧无异于损伤肌肤血管,是愚昧无知的自残行为。而正统的中医呢,也因其工具简陋、操作简单好像有失医者的身份而不屑一顾。而刮痧疗法实在是中医疗法之鼻祖、针灸之先驱。中医弃之,岂不是数典忘祖?
  刮痧古称砭法,是中医治疗六大技法之一。
  中医治疗六法分别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砭为第一法,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应用之频繁。砭法又分为刮痧、揪痧、吮痧和刺络法。
  我们以吮痧为例讲解一下。望文生义,“吮”就是吸吮,用嘴嘬的意思,主要用于婴儿的治疗,由医者根据病情的不同,指导孩子的母亲在幼儿身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吸吮,嘬出紫红痧,患儿病情即时就可得到减轻。治疗就像母亲平时对孩子的爱抚,孩子们都以为是母亲与自己嘻戏、亲吻自己,没有丝毫痛感且心情愉悦。这种治法难道不是医疗的最高境界吗?可现代中医对此竟茫然无知,且还轻视遗弃,岂不可惜?
  刮痧虽然手法简单,但医理复杂,对经络走向、脏腑虚实不熟悉的人,很难正确地把握与使用。如果认为此种疗法有益无损则更是贻害不浅。请记住:刮痧是否出痧,不在于你刮的力度是否够大,而是在于患者的气血是否够足。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地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刮痧最适合皮肤、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疗效立竿见影,远胜于药物和针灸疗法。而对于脏腑病使用刮痧就有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了。
  中医的六大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治疗的领地: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穴位的问题多用针灸,浅表皮肤的病多用刮……生活中,许多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一种疾病,其脏腑、经络、表皮都可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才能做到法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例如,皮肤浅表的疾病若用药物来治疗,药物要先入脏,然后到经络,再到肌肉,最后才到皮肤,绕了一大圈,药的力量就好比强弩之末,所剩无几了,治疗的效果还不如用刮痧立竿见影来得快。
  可叹的是现在的中医,用药的不用针,针灸的不懂药,至于刮痧和按跷导引更少人精通。更有甚者,将刮痧这门纯中医的东西归结到旁门左道、民间疗法。中医技法变得支离破碎,对疾病的治疗都受限于单一的技法,难怪疗效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我在这里不是要给刮痧正名,而是要唤醒同道们找回被随意丢弃的中医至宝,以重振岐黄大道。
  求医录
  痧迷问:
  刮痧是不是按照经络走向来?
  中里巴人答:
  一次不要刮那样多条经络,因为人体的气血有限,那样太分散战斗力了。最好得知哪条经络比较瘀滞虚弱,就主要刮那条经。一般刮痧都是从脖子往下刮,推拿一般都是从腰骶向脖子方向。不要拘泥于所谓的补泻手法和方向,那些都是花拳绣腿。按揉刺痛的地方用力可以强些就,等于泻了,酸或酸痛的地方有些虚,就力度小一些,等于补了。按摩穴位只是保持开关接通的方法,打开开关,有些刺激就成了,没必要一个劲地在那些地方按个不停。推个三四遍,5~8分钟就成了。腰背疼可以看看是哪个经的穴位,然后找到该经腿上的穴位进行按摩,腰疼多是按揉小腿上的承山、委中。
  好学问:
  小时候在农村,有一种疗法就是用缝衣针快速挑刺皮肤,然后挤出一些血。老家的很多人头痛感冒就用这种方法,比如着凉了头痛,就沿发际用针挑刺,然后挤血;有时候会挑刺太阳穴,一般都会在针刺破的地方出现黑紫色的小疙瘩,类似痣一样,过段时间会消失,疗效不错。我的亲身体验是有一次肚子疼,忘了什么原因,疼得直不起腰来,就是村子里的老奶奶用一种三棱的针刺破胳膊肘内侧的血管,流了些发黑的血,很快就好了。不知这种疗法在中医里有没有?叫什么名称?是否有科学根据?
  中里巴人答:
  此法为刺络疗法,中医常用,现在医院的针灸科也偶尔使用,但会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方法疗效显著,也叫刺血疗法。
  bxl2610问:
  我看到有些书上说背为阳,腹为阴,冬季要养阴藏阳,所以冬季不要在后背刮痧和按摩。这种说法对吗?
  中里巴人答:
  此论只知其常,不知变通。秋收冬藏,确实不宜宣发、耗散。但若寒气束表,郁热难发,不及时用刮痧法解散,用按摩法疏通,则冬令难补,外冰内火,春必发病。
  刮痧是将粘着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是很好的锻炼,作为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