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芙 作者:该亚(晋江2012-08-02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芙 作者:该亚(晋江2012-08-02完结)-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选用人力畜力,也需要几百人或者上百匹马来同时带动成排的大型风橐,不是说找两个人打打风扇就可以了。
  
  她想来想去也只剩下一个方法了,无需熔成铁水。高中时学过铁的氧化还原反应,赤铁矿的化学式为Fe2O3,用木炭和铁矿石进行叠加燃烧,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可以在不到1000度相对较低的固体状态下将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然后再经过反复锻打,排出杂质。(高温下的反应公式:Fe2O3+3CO=2Fe+3CO2)
  
                          
作者有话要说:高中学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吗?
赤铁矿的多种样态,但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它的条痕(粉末)都是红色的




☆、第 53 章

  古代的冶金术起源很早,就像李芙现在所遇到的情况一样,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石器金属同时并存的现象。
  
  最早开始使用的金属器具就是铜器,由于制陶业的发展,人们在烧陶的工程中,窑内温度有时可以接近一千度,这个温度与铜的熔点相差无几,因此完全满足了炼铜、制铜的先决条件。
  
  但是,炼铁就有所不同,要求比炼铜要高得多,铁的熔点与铜相比高了将近500度。因此,用普通的木炭,在没有完善的设备、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几乎无法胜任。
  
  从古至今,炼铁的方法有很多,灌钢法、炒钢法、坩埚炼钢法等等,但大多需要将铁熔成液体或者半液体状态,燃料也从煤过渡到了焦炭。
  
  所以说,李芙虽得意于她想到了通过铁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制作块炼铁,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这种块炼铁杂质成份高,质地柔软,含碳量极低,属于熟铁范畴。制造铁器时也只能通过锻打的方式,而不能像生铁一样进行灌铸,因而产量也不可能很高。
  
  虽然这种方法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基础条件要求并不高,但不是说就不需要炼炉和鼓风设备了,只是对于这些的要求不过于苛刻罢了,它必须的温度还是要达到的,否则无法充分发生反应。
  
  这种事情自然不能在部落内部开展,李芙也怕临时搭砌的土窑炉不足以承受,因此让人在山壁上寻了一个天然的岩穴。也巧了,这地方居然离他们上次逃出河盟时第一晚所睡的那个山洞并不远,正好利用起来作为打铁之所,可谓是一举两得。
  
  她让族里每家每户都把存有的木炭找出来,反正已经入春了,晚上取暖也用的少,至于烧饭什么的就先用木柴替代。
  
  由于入冬前准备工作充分,木炭数量还算勉强够,但这次一用也所剩无几了,于是烧炭也成了当务之急,另外还要制作鼓风囊,一下子所有人又从‘悠闲’的练箭状态进入了忙碌的炼铁状态。不过俗话说得好,人多好办事,各项工作一分派下去,轻松有余。
  
  岩穴内清理干净后,则按照一层木炭一层铁矿的方式,整齐码放。这个石穴非常小,两三筐石头一放进去,差不多就满了。接着用泥把进口封住,泥里拌入了含有石英的砂石,希望能够提高它的耐火性,最后留出通风口与鼓风口。
  
  这其实应该算是炼炉的雏形,只是不能化铁为水,事后铁水也不会自动流出,所以就跟烧炭一样,烧制一次,土墙就要破坏一次,比较费事。
  
  第一次点火时,族里大半的人都过来观看,明明应该是件十分新奇有趣的事情,却每个人都面容端肃,既像是参加了一场圣洁的法事,又有如临大敌之感。李芙的心情倒还不算凝重,虽也是期待的,但毕竟已有了人人熟练运用的弓箭,炼铁即便失败,也只是不能如虎添翼罢了。
  
  点了火,等木炭燃着了之后,几人迅速把泥墙封好。族长留下四名臂力彪悍的男人,一起用皮囊开始鼓风。鼓风囊选用两块竹板,中间缝上轻软宽大的皮制囊袋,一端留出吹风口。鼓风时,把吹风口对准窑炉的鼓风口不停地煽动,从而提高炉温。
  
  这个过程不能停歇,漫长而又痛苦,力气再大耐力再好的男人也坚持不了两三个小时,所以部落里采取轮流制,一个时辰换一班人马,换回的人都是一副极度疲倦的样子,胳膊举都举不起来,可眼里却闪烁着奕奕的神采。
  
  木炭足足燃烧了两昼夜,等烟气慢慢变小直至差不多消失了,男人们才停下手来。然后就是等待其自然冷却的过程。
  
  这时,李芙已经让人在山洞里砌好了几座打铁炉子,这个东西也没啥大讲究,能烧火能鼓风就行,每个炉子旁边再放置一块平整的大石头。她见时间差不多了,招呼人停下来,一起去看看铁矿炼烧得怎么样了。
  
  炉膛砸开后,尚留有余温,但因为天气还冷,铁块冷却得很快。木炭已全部化成了灰烬,块炼铁静静地堆放在那里,形状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几乎还是矿石的原形,但颜色却大不一样了,变成了黯淡无光的黑灰色。
  
  鹰扬好奇地挤到前列,用木棍迫不及待地扒了一块出来看。这段日子他兴致颇高,派他干什么活都一副情绪高昂的样子,还不停地向李芙反复打听,提出诸如‘铁器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比石头要坚硬?会比弓箭厉害吗?能拿来干什么?’这一大堆的问题,搞得李芙对这个活动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避之不及。
  
  这会他似乎对这期待已久的块炼铁的表现十分不满意,略带嫌弃地拨弄了几下,说:“不还是块石头么,而且变丑了!”
  
  李芙没有理会他,也蹲□观察这拳头般大小的铁块,眼下已经不是矿石了,而是真正的铁,只不过初具雏形,仍含有不少脉石杂质,要想制成铁器还须反复加工。
  
  其实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反应表现的,因为脱氧的关系,块炼铁表面出现了许多极其细密的孔洞,看上去就酷似一块工业海绵,因此其又被称为海绵铁。
  
  海绵铁含碳量非常低,硬度和强度都很差,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青铜发展到顶峰时期,其实铜器比同时期出现的铁器要硬得多的原因。
  
  我们知道,铁分为熟铁、生铁和钢,区别就在于含碳量的多少,一般来讲把含碳量低于0。02%的叫作熟铁,含碳量在0。02%到2之间的称为钢,而再之上的就归为生铁。熟铁软,只可锻,用途很小,生铁硬,但是脆,最完美的就是钢。
  
  块炼铁烧成之后,就须放到木炭上加热,有意识的折叠锻打,这个烧烧打打的步骤需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所以有两个成语叫做‘趁热打铁’、‘百炼成钢’,正是形象地描绘了这个过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叠加锻打,不仅能通过火花的飞溅排除其中包含的杂质,也能让海绵铁充分吸收炭,增加其硬度,最后所形成的钢铁含碳量均匀,组织成份细密。
  
  这其实有点像点心师傅制作千层酥千层饼一样,面团被反复的揉捏,越揉越有韧性,放入的调味料也会充分拌匀,然后被擀成薄薄的面饼,一层层地叠放,制成的糕饼不仅脆,而且有嚼劲。而锻打过的海绵铁亦是如此,断面呈现多层次形态。
  
  中国古代炼铁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宝刀、宝剑以及兵器的打制就是在百炼钢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当然,这个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琢磨,不断推敲,反复失败的过程持续了上千年,李芙只是一下子把它缩短了而已。
  
  尽管如此,在她现在的意识里,还完全没有产生炼钢的想法,这或许对于她来说,是件太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
  
  李芙虽然知道一点基础的东西,可毕竟不是实际上手的打铁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就拿一点来说,众所周知,打制上好的兵器需要用到淬火、退火、回火等工艺。钢铁有着多种的金相组织,从加热升温,再到急冷的转变过程中,组织结构会从一种过渡到另一种,从而达到更强的硬度。
  
  而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知道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温,不同的冷却液,都对淬火结果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相传,诸葛亮曾托蜀人蒲元在陕西为其打造三千把刀具,就是专程让人去成都取水淬火的。
  
  上述这些都是各家手艺人传代的机密,李芙又从何得知呢,因此她最多也就是告知打铁人最基础的原理,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就好像冷却液一样,她让人分别准备了水、油、尿液等几种选择,以供他们观察这其间的细微差别。
  
  好在,若是不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仅仅打造简单的铁器,也不是这么难的。所以按照她所绘的样式,部落里陆续出现了铁锄、铁勺头、铁制的小锅以及短小的铁制箭簇等。其中大部分都是生活用品,这倒不是她主次不分,而是要造兵器,或者是说要造锋利的攻击性强的兵器,经验还远远不够,还不如在打制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体会,也不算是一种浪费。
  
  这会儿,已经进入了三月中旬,李芙的小麦在经历了短暂的返青起身之后,迅速进入了拔节时期,长势开始加快。而族人们的心情反倒都平静了下来,似乎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样,他们虽懂得不多,可也发现自从箭簇换成了铁制的之后,威力大增,穿透力惊人。明白族里这次是找到了不得了的东西,这个叫做‘铁’的物质将会给部落带来极大的改变,令他们不惧于任何侵略势力。
  
                          
作者有话要说:海绵铁
那个,这周五开始我可能会有一周的榜单,所以这章节就特意留到凌晨发了,拜托给了存稿箱君,另外还有一章正在写,中午发。
关于榜单的事,那天是这样的,编辑问我:“乃V不V?”
我:“完结前不V了吧,偶已经答应读者了。”
编辑:“乃要知道,乃不V,是不可能有好榜单的。”
我:“。。。那也木有办法了,做人不能出尔反尔啊。。。”
编辑:“那好吧,偶再给你争取一下,看能不能给乃最后上一次榜,以后乃就不用想了。”
so~~偶家编辑给了偶一个最后的晚餐,偶要好好享受一下,不过。。。希望不是什么咸菜泡饭榜,最好是个有图的,呵呵!!!




☆、第 54 章

  李芙从未见过部落里有计算时历的工具,当然她自制的那个简单的日晷不算在内,可这些人似乎天生对节气的变化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进入三月后没两天,族长就开始安排人手每日登上瞭望台值勤,虽然明知土夯族不可能来得这般快,但小心行事总是好的。
  
  三月上旬,晚间下了一场瓢泼的春雨,雷声阵阵,很是吓人,砸得瞭望台上值班的人都忍不住逃下来避雨。李芙被雷声惊醒了,走到窗边望了望,很高兴,明日麦田里的水不用浇了。
  
  万物都感受到了春意的降临,开始蠢蠢欲动。干枯的枝头上爆出了细小的嫩芽,与往年的老叶混杂在一起,深深浅浅的绿。山坡上、树林里,野花野草们偷偷摸摸地破土而出,一不留神就有了绒绒的一片。兽类的出没变得频繁起来,抬眼望去,就连鸟群都日益增多了。
  
  女人们开始管着幼小的孩童,不让他们再单独跑出围墙外去,这个季节,正是大型兽类纷纷出洞之际,忙着打发它们怠慢了一个冬季的肠胃。
  
  男人们被分出了一部分,又过起了那种日出而猎,日落而息的日子,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时候猎人们才真正感受到了弓箭的威力,只有少少的二三十人,却能猎获比以前多得多的猎物,有时竟连背都背不回来,打猎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但为了不久后的战时储备,他们尽量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秀琰上个月就派了几个稳重能干的人,按照蛮子告诉他们的方法,出发去发现桑树之地,他们要在那里待一段时间,直至繁殖好桑枝。
  
  结束了一段脚不沾地的忙碌生活,部落的作息重新进入了轨道,而李芙也恢复了她懒洋洋的状态。没人管着,也乐得轻松自在,如今她也没什么可教给这群人了,正好由得他们自行发展。每日里只打理打理麦田,其他事情都有别人代劳,就连想好的纺兔毛一事也因不急于一时,被束之高阁了,眼下她可算是河盟族最清闲的人。
  
  不过,她心里却记挂着一件事,就是河生。这孩子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来越沉默,虽然还是每天把李芙照顾得好好的,可话却更少了,两人晚间的‘互动’次数也减了下来。
  
  因为前些日子一直很忙,她几乎每天回来倒头就睡,也没有留意到,等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这种状态了。李芙想,会不会是因为自己拒绝的次数多了,河生生气了呢?于是,睡时她开始有意识地亲亲摸摸对方,男孩还是经不住她的挑/逗,一样会很激动,一样会施为一番,可结束了之后,又有些懊恼地背过身去睡,搞得李芙想法颇多。
  
  既然不是因为自己拒绝的关系,那会不会是心里有别人了,这个念头一冒出头,把她激出一身汗来。也不怪她瞎想,女人么,恋爱时期都有这种患得患失的小心思。她不动声色地悄悄观察了几天,没见河生有留意过别的女孩,虽然背着她献殷勤的人还是有,可这人对谁都是一副不假辞色的态度,于是,李芙放下心来。
  
  那不是外遇,又会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少年迟来的叛逆期?就河生这个样子怎么会!她想的头疼,觉得这么乱猜疑也不是个道理,这家伙平日跟他弟弟走得最近,就算有什么心里话,也会互相倾诉,没什么避忌的地方,看来去向鹰扬打听才是正道。
  
  她趁着河生去打猎的时候,把鹰扬留了下来,逮着他到屋里,房门一拍上,转身就问:“给我说说,你哥到底怎么回事?”李芙已经完全一副别人嫂子的样子自居了。
  
  鹰扬被她拖进来的时候,还很莫名的表情,直叫‘干什么’,这会听她这么一问,反倒沉默下来不吭声,这小子整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