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情史+番外 作者:欣欣向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懒人情史+番外 作者:欣欣向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的心,不知你何时才能明了。。。。。。”
  
  他的话才说了一半,远处传来喧闹的人声,整个行宫瞬间亮了起来,隔着水面都能听到紫鹃那带着哭音的呼唤声:
  
  “格格,格格,你在那儿”
  
  我暗道:看来她惊动了康熙,不然哪有这么大的动作,若是让康熙看到我深夜和小四在一起,且衣衫不整,后果可想而知,迅速把外衣还给他道:
  
  “以后在说话,你快回去吧”
  
  说完不等他回应,便潜入水中向对面游去,到了岸边不禁有些为难,我的衣服现在都贴在身上,曲线毕露,在现代肯定没人奇怪,可是在这保守的古代,可算是大大的惊世骇俗了,不敢轻易上岸,这时他们显然发现了我,一大堆的太监宫女提着灯笼,走到我近前,康熙有些难以置信的揉揉眼惊道:
  
  “你怎么跑到湖中去了”
  
  我调皮的冲他眨眨眼道;
  
  “您可不可以,等会儿在审问,您现在先让他们转过身去,不然欣儿可要永远呆在水中了”
  
  众人连忙转身低头,谁也不敢再看着我,只有康熙还沉沉的注视着我,眼中有着微微的怒气,我这才爬上岸,紫鹃迅速的给我披上衣服,一行人这才散了。
  
  回到房中收拾停当,见康熙仍然坐在房里,脸色阴沉,紫鹃站在一侧不敢说话,我走过去道:
  
  “这没有她的事,是奴婢怕热,所以。。。。。。”
  
  康熙接道:
  
  “所以你就跑去湖里了,”
  
  我委屈的点点头,见我一副悔改的表情,他脸色有些缓和叹道:
  
  “你知不知道,那是大明湖,不是苑中的小池塘,每年落水淹死的奴才总有几个,你是嫌自己的小命太长了吗”
  
  我悄悄的冲紫鹃摆摆手,示意他下去,她偷偷的看了眼康熙,康熙道:
  
  “还不下去,给你家格格拿些姜汤来,若着了凉,你们这些奴才都得挨板子,”
  
  紫鹃急忙告退出去了。
    
雨荷
      我诺诺的道:
  
  “人家太热了吗,”
  
  大概想起了我刚才的狼狈,他嗤的一声笑出来,点点我的额头道:
  
  “你呀,以后可不要去了,朕让他们在你房中多放些冰块,这要是传出去,你的闺名就毁了,夜深了,快睡吧,朕明儿带你游湖”
  
  见他远去的背影暗自做了个鬼脸心道:这样就损了名声,若你看到现代的天体营还不晕过去。
  
  到了第二天的午后,康熙召来李光地张廷玉和小四,我们登上了游湖的御舟,湖上夕阳艳红,波光粼粼映照,我们围坐在船头,感觉微风吹来,杨柳婆娑,荷香四溢,清波拍岸,徐徐凉风,轻拂衣衫,令人心爽。
  
  到了湖心岛下船,见这里俨然一个天然园林,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居园中临湖处,小沧浪亭三面荷池,面山傍水,湖水穿渠引入庭中,境界清幽。立亭而眺,全湖在目,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我们沉浸在这诗般的景色中,仿佛忘记了一切的俗事,半响李光地道:
  
  “这时才感觉所有写大明湖的诗词,只有:我朝刘凤诰写的最得精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正说话间风雨忽至,我们连忙避到一个大厅中,进来才发现在这里赏荷观雨更妙,张廷玉道:
  
  “这里倒是一个赏荷观雨的佳处,早听皇上说佟格格才学极高,不若就此美景吟诗一首叫臣等领教领教,我顿时大汗,暗道:我那会作诗,刚想回绝康熙却极有兴致的道;
  
  “欣儿快作,看来他们是不信朕之言,你可不能扫兴,我想了想突然想起了电视剧中的一首,念道:
  
  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
  
  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刚一念完小四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李光地和张廷玉对看一眼打趣道:
  
  “格格此诗真是应情应景啊,恭喜皇上摘得这只雨中风姿绝俗的荷花”
  
  康熙似笑非笑的望着我道:
  
  “是啊这般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解语话,朕如获至宝”
  
  我脸上一阵绯红,这才想起,这首诗实是有大大的暗示之意,遂笑笑道:
  
  “大人们取笑了,这诗不是奴婢做的,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杂记,其中有一个宋朝的女子,当时的皇上也在这里私访,和她相识两情相悦,回宫前说好不久就来接她,她日夜期盼,过了许久也没盼到音讯,这首诗就是她作的。传说她名叫夏雨荷常常临湖抚琴而歌,歌声凄切婉转,把大明湖的荷花仙子都感动了,那仙子托梦给那皇上,原来他早忘了那个曾经心动的女子,待他自梦中想起时,那名女子早就香消玉损了。
  
  在场的众人被我的故事吸引,这显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时没人发表议论,康熙深深望着我道:
  
  “那个皇上真是糊涂,自己倾心的女子怎么会忘了,若是朕定要直接带她回宫”
  
  我想了想道:
  
  “其实奴婢到认为那皇上可以原谅,毕竟作为一个男人,他算是负心,但作为一个皇上,动心容易痴心难啊”
  
  康熙脸色微变道:
  
  “雨停了,咱们散了吧,李德全起驾回宫”
  
  小四担忧的看了我一眼,冲我摇摇头走了,我也施礼告退,康熙回身紧紧握住我的手道:
  
  “你随朕来,朕有话说,”
  
  随他踏入书房,刚一进门,他便挥退了所有的下人,盯着我道:
  
  “你时才的话是什么意思,在你眼中朕也像那个皇上一样吗”
  
  见他执拗我不由笑道:
  
  “您怎么会是他,他是昏君所以宋朝才灭亡啊,君子宁失江山不是约会,您是千古一帝,欣儿相信您不会是负心的男子”
  
  他这才轻轻一笑揽住我坐下道:
  
  “朕远没有你说的好,不过对你朕可以承诺,就像你诗中的泰岳峰高圣泽长。”
  
  我们依偎着,这一刻我真的觉得他不像睿智霸气的千古一帝,倒像一个普通的男子,普通的陷入爱河的男子。我深深的感动了,不管将来如何,现在这一刻我真想延伸到地老天荒。
  
  经过这次小小的波动,我和康熙之间倒越发的明朗起来,我忽然感觉他不在是一个皇帝,在我眼里甚至内心深处,他更像一个宠我爱我的男人,一时间他的威严他的霸气甚至他的缺点,都成了吸引我的地方,这难道就是爱上他的表现。我没有时间思考,因为随着南巡的步伐,我们走遍了经过的名胜古迹,到处留下了我和他的足迹。
  
  到了宿迁,我们转乘船沿河而下,真正的进入了江南的地界,江浙地区现任的两江总督就是历史中有“大清第一廉吏”之称的于成龙,他性情耿直,为官清廉,这样的人自然妨碍了朝廷上下各路贪官污吏在江浙的财路,遭到很多官僚的忌恨和陷害,康熙的御驾刚到了江西弹劾于成龙的折子便成堆的飞来,康熙虽然是明君一时也不免大怒。
  
  传来张廷玉道:
  
  “衡臣你看看这于成龙,竟说出“爱民有心,救民无术”的讪谤之言,你说朕该如何处置他”
  
  张廷玉呐呐的不敢说话,我在边上暗暗着急,心道:这人明明是个大大的清官,才会惹起贪吏的弹劾,有心抓住微小的失误打击他,打量康熙要下旨,我急急上前道:
  
  “皇上,奴婢有些小见识,皇上指点一下可好”
  
  说着给他端上一杯茶道:
  
  “您可知唐朝时的千古诤臣魏征,他的直言忠谏连李世民都大怒过几次,朝中弹劾他的官员多如牛毛,李世民最后称他为能知自己过失的镜子,才有了唐朝的贞观盛世,圣人言道:“民为重、君为轻”,于大人的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这句话正体现了他一心为国为民的心胸,如此的忠臣,可比魏征了,您何必为一句话儿恼他呢”
  
  康熙听后哈哈大笑道:
  
  “欣儿你若是男子左丞右相你都当的,衡臣你说朕的话可有几分道理“
  
  张廷玉一脸的惊讶佩服,恭敬的道:
  
  “皇上所言极是,佟格格真可算我大清的第一才女,佟家真是造化,竟出了如此慧诘灵透的女儿,真让微臣羡煞”
  
  
    
李卫
      康熙略略思索了一阵道:
  
  “是啊,于成龙是朕钦点的两江总督,朕应该给于足够的信任,江浙地区历来是我大清的粮仓,税负极重,如今遭了水灾,衡臣拟旨免税三年,以安抚黎民,于成龙爱民如子,朕钦赐第一廉吏以兹鼓励”
  
  康熙不仅没降罪反而升赏的谕旨一下,顿时弹劾的奏章消失匿迹,不日到了水患的关键地带海宁,下榻于总督官邸,我终于见到了于成龙,他的府邸简单质朴,不若想像中的奢华,倒像百姓的民居,康熙龙心大悦,其人颇有儒生风采,耿直的性子一望即知,不愧有廉吏之称。
  
  第二天康熙便马上亲临现场,钱塘潮自古闻名,站在堤坝上,朝远处望去,只是远远看到一个似有似无的白点,等了几分钟,慢慢白点延展成了一条白线,也有了一点隆隆的声响,随后又过了几分钟,那条白线慢慢向我们这边推来,距离我们越近,速度也越快,声音越响,10分种后,潮水已经跑到我们身后了,如此美丽的奇观却是造成了数万黎民无家可归的罪魁祸首。
  
  这里是江海的交汇处,每天都要发生两次大潮汐一旦海堤被冲垮,整个江南将一片汪洋。康熙面色沉重,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海塘施工中又出现了石塘、柴塘之争。究竟是修筑石塘,还是修筑柴塘群臣意见不一。如果修建石塘,必须从旧塘坝向后移数十丈才能打桩,这样势必会毁掉许多百姓的田地和村庄,于成龙坚决反对修石塘,可见其心却是处处为民着想,看他苦思不果,暗想就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尚不能彻底杜绝水患,何况落后的古代,遂轻轻走到他身边道:
  
  “皇上如此忧心,百姓幸甚,您一个人再有智慧也势单力薄,不如集思广益选拔些实用的人才定有良策”
  
  他豁然开朗,道:
  
  “欣儿真是朕的解语之人啊,若没有你在身边朕该如何是好”
  
  于是他亲自以《海塘得失策》为题。取得一等成绩的考生,立即授予官职,一时人才荟萃,读书应试的人很多,选拔了三十多位治水良才,其中一人竟是个乞丐且不认识字,可是思路清晰,群臣纷纷反对说若朝廷任用如此的官吏有损威望,康熙犹豫不决,小四这时力排众议,道:
  
  “此人虽是个不学无术之人,但多年在江边讨生活,颇有些歪才,倒可一试”
  
  康熙遂命传来,不大的功夫,进来一位年仅十五六的少年,破衣褴褛,却甚是机灵,跪下行礼后站在一侧,我好奇的问道:
  
  “你不认字如何答得了皇上的试题”
  
  他恭敬的道:
  
  “奴才让邻居的一位测字先生代写的,”
  
  康熙狐疑的道:
  
  “你的治水策略颇为新奇,朕不明白的是你为何说要广植树木,这和水患有何牵连”
  
  我一听暗想:此人却是有才,这样先进的理念正是现代的治水大计。
  
  那少年言道:
  
  “奴才常听说书的,记得大禹治水疏导胜于阻截,在江边常常看到大水到时,常携带大量的泥沙,奴才想这定是因水土流失所致,又看到树多的地方水流较缓,遂想到大树盘根错节,吸收水分自然可阻挡泥沙的流动,故有植树的想法”
  
  看着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不由大是钦佩,如此的理念竟出自三百年前的一个乞丐口中,怎能不令人惊讶
  
  众人沉思不语,我对康熙道:
  
  “皇上,此人虽然言辞直白却是奇才,古人云植树不治水;最终不生木,水源是树木的生长的必要条件,植树能保持水土,也能挡风啊,生态的平衡正如人的繁衍一样,只有长久的保持它,才能彻底改变水患的侵扰”
  
  众人震惊的望着我,我暗道:糟糕急切中竟用了现代的词汇,康熙用异常的眼光望着我道:
  
  “欣儿你倒是越发的让朕奇怪了,你一个宗族女子怎么有如此的见识”
  
  我调皮的撇撇嘴道:
  
  “皇上不知书中自有颜如玉吗”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我崇拜的走到那少年面前道: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他被我直视的眼光看的有些不自在诺诺的道:
  
  “奴才没有大名,今年十五了,只知道姓李娘平常只叫奴才狗儿,还有一个弟弟唤坎儿”
  
  我噗哧一声笑出来,没想到这位就是未来大大有名的雍正宠臣李卫,遂转身对小四道:
  
  “四爷奴婢给你保荐一人,你可愿收入门下”
  
  他笑笑的不说话,我接着对那少年道:
  
  “我今儿给你起个大名,把你荐在四爷门下做个门人如何”
  
  他很是聪明立刻跪在小四面前,我笑道:
  
  “真真是个机灵的,四爷您看李卫如何”
  
  小四笑着搀起他道:
  
  “你不用念我的情,你今后可要记得佟姑娘的恩德,待处理好水患之事你便随我回京吧“
  
  那少年起身又要给我下跪,我连忙躲在康熙身后道:
  
  “你可不能拜我,我只比你大一岁,今后若见面唤我姐姐即可”
  
  众人大惊,李光地笑着扶起他道:
  
  “真看不出你有如此的机缘,竟得了我大清第一才女当姐姐,快起来吧,从此你的造化大了”
  
  那李卫显然猜不出我是何人,但是见我可以任意发言朝廷之事,故甚是激动连声道谢,我暗想:如此的少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