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债券风险很小,回报不低而境内外企在国外发行人民币点心债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达到资产负债货币汇率的敞口自然对冲

简单而言,外企在中国境内的资产、收益等等都以人民币记账的,但外资国外总部的投资记账货币一般采用的是美元欧元等外币人民币升值虽然使外企在中国的运营能享受到一定汇兑收益的好处但大部分投资在中国的外企都是实业企业,实际上对于汇率大幅度起伏并不喜欢,毕竟他们在国外购买材料零件能享受到人民币升值优惠,可一旦人民币贬值,成本上升而出口价格也会上涨,导致订单取消,这就会使其在中国取得的收益大打折扣

出于稳健考虑,一般外企宁愿放弃升值时候的收益,换取贬值时候的不亏其中采取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境外母公司直接投资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升值,资产、债务同增,反之同降——不因汇率波动而盈亏,这样公司就可以专心于经营,不为汇率波动分神,“点心债券”就相当于一个重要的金融稳压器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这次为首批发行“点心债券”的外企提供了一个相当优厚条件,那就是允许外企发债本金可以调配回境内使用这可是破天荒之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违背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因为外企发债本金不必在境外闲置,相反可以用于刀刃,回馈国内企业如果谁都可以在香港以这么低的价格发行人民币债券,然后自由调回境内使用,即使存放银行收取利率都可以赚取无风险利率差,那简直是挤破头都要来参加了

国内外企业如果都这样依葫芦画瓢,会导致大量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势必增加境内人民币流动性,加大通胀压力,最终甚至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反转而相关监管机构允许这样做,是反复衡量利弊后才下的决定主要原因是外界对“点心债券”还有疑虑,为了给投资者信心,对允许首批发行点心债券的企业都经过了严格挑选,不但在国内投资多年有良好信誉,还是拥有相当国际知名度的外企

以他们的名义发行“点心债券”,是借机“推销”人民币,鉴于人民币现在在世界上的已成为许多境外金融机构瞄准的热点,所以消息传出没多久,国内不少知名外企和境外大的金融机构都纷纷派人,找上几家主要外币监管机构游说,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是首要公关对象

知道历史的杨星知道国内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决心不会动摇,毕竟当一国经济实力快增长时,其基本货币成为国际通行硬通货和储备货币是必由之路所以当初他故意把主意泄露给郑飞龙,让他借此一飞冲天他并没有后悔,他本人光环已经够亮,没必要多增添一道现在看到郑飞龙侃侃而谈点心债券的优缺点,不得不承认,时势才能造英雄啊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香港借人民币境外中心机会巩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杨星这两世都知道的差不多了,这次他来找郑飞龙,除了和他泛泛而谈这件事外,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叙完旧后,他就直接问起关于上邯合期货交易所预备推出的黄金和石油期货的交易情况

去年他就把目光投到了国际黄金市场上,那可是黄金万两之地啊通过在南非购买金矿和入股南非标准银行后,他已经成为世界黄金市场大玩家,而且得陇望蜀,还想借助罗斯柴尔德家族力量获得制定世界黄金价格的五大金行之一位置此时国际金价经过整个90年代的长期低位徘徊,欧美央行成批出售库存黄金造成金价大幅下跌,整个黄金市场正处于的阶段,他此时大笔吃进国际市场黄金,对稳定市场和抬高金价都大有好处,等未来金价大涨那可是一本万利

去年底,一直拖着不肯松口,以罗斯柴尔德银行的为首的四大金行终于有了松动,同意用第五家金行代替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但也提出条件,不能再接纳的大银行,顶多允许由黄金基金、黄金生产商和商业银行以及黄金大买家组成的联合财团顶替这是用掺沙子的办法来降低第五名竞争者的实力,其他四大金行仍旧占统治地位,罗斯柴尔德他们这是老谋深算之举

但这个结果令杨星非常满意,他知道欲则不达,单凭他和南非标准银行的实力,想要成为五大金行之一的确困难,但现在允许第五大金行股权分散,那么他吸引国内、香港、东南亚华人资本加入就顺理成章,国家外汇管理局一直有意将外汇储备中一部分美元债券换为黄金储备规避风险,自然也是幕后积极参与者之一

而一旦得到伦敦黄金定价委员会席位后,国内黄金价格和国际黄金价格必然要挂钩,各种围绕黄金的金融业务也将成为的理财手段,开通黄金期货就势在必行前世里上交所在08年才开通黄金期货,当时黄金价格已经涨到一个很高价位,国内投资者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而此时开通的话,会随着美元和石油价格暴涨,必然能让先期投资者大赚在国内从众的心理下,能很大程度吸引流入炒房、炒股甚至炒大蒜、炒姜的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国内金融改革压力,也为国内不少富裕人群提供一个稳定合理的理财手段未完待续

第二部名震天下第七百三十四章点心债券

第七百三十五章黄金期货

2003年国内gdp增长重回两位数的增长区间,但随之而来的老问题,经济过热又开始出现了苗头。2003年以来,国内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陷入混乱,为了稳定人心,政府频繁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从严从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入手,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

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提出为防止经济过热展开金融调控,主要对过快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这个文件对房地产业界的触动很大,导致了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炒房之风暂息,社会闲散资本从炒房团手里大规模转移到它处。

可是鉴于国内投资渠道少,资本实施管制的现实,这些投机资本想跑到国外去风险太大,而国内股票市场此时正深陷2001年以来的大熊市,上证综指已经跌倒1300点左右,股市大小非的传言让投资者实在不敢出手,被逼无奈之下不少人只好选择一些偏门项目操作,比如古董、普洱茶甚至文玩核桃等,造成这些投资品的价格飞涨,很是在社会上热炒了一阵。

但这些投资品都有共同的特点。不是不好估价变现困难。就是市场容纳有限,盘子太小并很容易遭受政策变化而起伏波动。看来看去只有期货交易方兴未艾,特别是中央同意在上海启动联合期货交易后,全国的大宗商品和资源类商品都有了投资套利和保值的机会,成了新一轮投资热土。

这时候上海联合期货交易所推出黄金期货正中了不少投资者的下怀,为期货市场的火爆更添了一把旺火。通过和国际黄金市场接轨,不但能为国内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换成黄金找到门路,获得对国际金价定价权的影响力,还为国内不少富裕阶层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财渠道,可谓双方皆大欢喜。而得到杨星指点,最早在国内实施该建议的郑飞龙自然也受到各方好评,现在杨星就是要看看自己的理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杨星提出在国内开放黄金期货交易除了为国的方面外,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好处在内。表面看。黄金期货操作简单,有无基础均可参与,即看即会,比炒股还简单,也不用选股那么麻烦,跟美元,原油走势紧密相关,分析判断相对容易,很符合国内散户多投机心强的心理。

最重要的是黄金市场相对集中公平,期货买卖价格在开放条件下世界各大金融贸易中心和地区价格是基本一致的。全世界都在炒这种黄金,每天国际上交易总额达到大约20万亿美金左右。一般庄家根本无法兴风作浪,大大减小了国内“黑庄”、“老鼠仓”等现象出现,在这个市场能靠的只有自己的眼光和技术,加上期货市场特有的能以小博大,赌一赢十的特点,只需要很小的资本就可以买卖全额黄金,同时纽约、东京、香港、伦敦等金市实现的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歇交易,让投资者的资金周转毫不停歇,对投资者吸引力非常大。

杨星也是想借此让星富投资在国内找条新的财路。因为国内金融监管措施对民营企业有诸多限制,星富投资虽然实力雄厚,可在股市和期市上和有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较量并无多少优势。但上海联合期货交易所一旦放开了黄金期货后,情况就大不一样。

星富投资的母公司中星集团可是拥有海外金矿和参与制定伦敦基础金价的黄金市场大玩家,即使无法操纵国际金价。但根据国际黄金市场趋势比国内抢先一步趋利避害要容易的多。上海黄金期货市场迟早是要按照国际惯例报价,受国际上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如美元、石油、央行储备、战争风险等各种突发事件影响。国际金价经常处于剧烈波动之中,有杨星这个重生者幕后指导,加上庞大的国际金融专家团队指导,完全可以在国内黄金期货市场上独占鳌头。

为此杨星和郑飞龙聊了许久国际黄金期货市场历史和现状,杨星为了给郑飞龙信心,特地谈到当初纽约商品交易所为了打破伦敦市场对金价的垄断地位,推出期货交易,现在已**成局,而亚洲传统的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黄金期货市场要么因为市场规模太小陷入低谷,要么因为开拓进取精神不足而沦为伦敦黄金市场的附庸。上海背靠内地庞大市场,既有广大民众富裕后对消费黄金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又有投资者对于投资“纸黄金”等黄金期货金融产品的浓厚兴趣,加上国内黄金产量不断上升,成为世界头号产金国指日可待,有市场又有供应,还有国家外汇储备购入黄金的巨大动力,假以时日,上海黄金市场完全可以成为同伦敦、纽约鼎足而三的世界黄金之都。

给了郑飞龙在黄金期货上足够的鼓励后,两人的话题又转到了如今传的沸沸扬扬的“中海油”事件上,因为这关系到即将推出的上海燃料油期货项目,也对未来国家重开石油期货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2003年下半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参与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亏,公司面临灭顶之灾,总裁职务被中航油解除,本人也被新加坡当局扣留接受调查,轰动了整个东亚金融市场。前世里这件事本来要拖到今年底才爆发,但由于杨星的出现,他产生的的蝴蝶效应已逐渐波及到原本历史的许多方面,使得不少重大事件的时间改变,他本人也对此事何时爆发和为何会产生等原因刨根问底,而是更关心由此对国内推出石油期货计划的冲击。

郑飞龙地处中枢,对这件涉及核心央企海外重大投资失败的事情了解的相当清楚,他三言两句就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初新加坡为了和香港竞争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采取了放松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的措政策,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境外资金在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交易,大名鼎鼎导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交易员杰克。利森就是在新加坡翻云覆雨出事的。

1995年前后,新加坡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纸货市场,有些像金融衍生品,但却在场外进行交易,交易品种主要有石脑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每天成交量达到1亿吨左右,其中80%左右是投机交易,20%左右是保值交易。

由于我国已成为进口石油产品大国,而国内市场长期被三桶油的计划体制把持,想要绕开它们就只有在国际市场想办法。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有实力的燃料油贸易商为稳健进行国际采购,大都委托境外代理商进行新加坡燃料油纸货交易,以实现套利保值目的。

据统计,我国国内企业的交易量已占新加坡纸货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尽管市场需求和实际交易量很大,但由于受到国家政策限制,这类交易目前大多处于灰色地带,除极少数具有合法资质的大公司外,大多是在幕后通过不同方式委托代理商转手操作,很多时候甚至要购买黑市场外汇进行交易,交易的公开性和交易信息获取的平等性得不到保证,因而总体上保值效果不佳,国内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小。

这其中中航油是新加坡纸货市场航空煤油期权产品交易的做市商,地位想当了得,而纸货市场的交易通常是一种信用交易,履约担保完全依赖于成交双方的信誉,从前年开始,中航油进入石油期权交易市场,开始还赚了不少,但后来随着公司内部的控制机制失效,总裁一个人说了算,又适逢国际油价开始快速上涨,押注石油价格会跌的中航油顿时损失惨重,而发现亏损后,其总裁依旧一意孤行,不断延期交割,导致保证金水涨船高,最后终于翻船!

事情并不复杂,虽然有教训,但杨星一直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交点学费吃些苦头才知道水深水浅,这只不过是其中一朵小浪花罢了。只是此事对国内震动不小,为了不再受制于人,恢复曾在1993年建立的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

其实早在中航油事件爆发之前,新加坡燃料油纸货市场就经常发生国际能源巨头逼仓中国企业的情况,经常令中国进口商出现亏损。中航油事件警示人们,海外衍生品市场风浪巨大,国内企业进行境外衍生品交易往往会因交易场所处于海外、交易对手实力强大而处于不利地位。中国企业在海外衍生品市场上与跨国公司较量,对手在自己制定的比赛规则下熏陶多年,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缺乏经验和实力的中国企业一上台就处于不利位置,很难打赢比赛。想改变现状,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加快建设中国自己的石油期货体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t!!

第七百三十六章石油期货

1965到2005的40年间,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