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星笑着答道,“游老言重了,你这么看得起我们,我也要给你面子,我回头和属下商量一下,的确没道理放着自家矿石不用,老是进口,可以在冶炼设备上动动脑子。另外对于这个铁矿石谈判,我倒有几个想法,提出来请你们参详参详。”

第六百六十二章30亿吨大铁矿

杨星笑道:“其实我请大家来,就是想找主意来解决国内钢铁企业今后长期受制于进口铁矿石,在铁矿石谈判里位居下风的问题。之前我和荣老合作在澳大利亚收购矿山,又建码头又修铁路,就是为了打破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这‘两拓’垄断当地铁矿石出口的局面,现在虽然略有成绩,但还是势单力薄。”

“不过现在有一个大好机会能够让我们突围,我这里可以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希望暂时能够保密,我们前不久在皮尔巴拉地区探测到了一个特大铁矿,预计储量高达30亿吨!”

游四海和闻语听了差点跳起来,要知道现在西澳大利亚地区的铁矿石产量才不过亿吨,如果杨星的话属实,仅凭这个铁矿就能喂饱国内钢厂好几年的胃口,对于两拓的垄断无疑是致命一击。

曾经的历史上2003年才成立的的fmg公司就是在两拓眼皮底下的两大公司矿区间的空白区域发现了这个特大铁矿,并凭借该矿迅速成长为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商,后来国内钢厂为打破两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巨头在铁矿谈判中的垄断地位,也主动和fmg公司签署长期合同,想以此增加谈判筹码,但动手太晚,几番努力仍旧没有挽回不利局面。

但现在可不一样,此时国内钢厂和三巨头的博弈刚刚开始,要是能在这个时候由国内资本控制住这个特大铁矿,真要能得手,三巨头的攻守同盟就会自动瓦解。游四海和闻语兴奋得端茶杯的手都有些颤抖,刚才的沮丧情绪一扫而空,觉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着杨星的眼光也越发不同,特别是游四海觉得要让自己背后的势力多多结好这个年轻人,他的运气真是好到逆天,一动手就发现了如此大的铁矿,但眼光也的确长远,竟然在几年前就布局澳大利亚。

“当初开发皮尔巴拉铁矿时,我就跟荣老说过,这么大的盘子我们独吞不下来,所以才广邀江浙闽几省民间资本介入。现在三都澳那里的千万吨级钢厂正在建,洋浦的钢厂也马上开工,这时候如果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保证还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入。我就是想让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局和中钢协方面出面协调,让大家抱团入股,打破铁矿石谈判三对三的传统方式,让开发这家矿山的企业成为第四个巨头!”

闻语和游四海闻言都是眼前一亮,对呀,世界铁矿石谈判形成机制已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日本、欧洲钢厂与铁矿生产商有着长期投资合作关系,涨价大多是左手换右手,这对后来参加的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先天就处于弱势谈判地位,既然暂时不好掀翻桌子另开一局,那就不如拉更多的玩家来一起参与,这总比几个人就把规则定下要好得多。

游四海考虑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听你的意思,似乎不太欢迎国内大钢厂入股,你这样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为什么不直接让国内几家大钢厂参与,他们实力足,采购量大,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杨星却摇头表示反对:“我为什么请你们而不是直接找那几家大钢厂,就是不想让此事染上太重的国企色彩。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厂,对内都有自己的进口渠道,无论是进口铁矿石还是用本国铁矿的能力都比民企业强得多,没必要去锦上添花,反倒是能给民企雪中送炭,还能让人记得你的还好。”

“何况游老不是也说,类似三井物产这样的日企插足国内大钢厂不是一两天了,到时不要给日本人做了嫁衣。钢铁国企又是各地纳税大户和工业基础,上层人事安排权谋很重,不像公司更像政府部门,万一让他们参股进来,搞政治高于经济那套排挤我们怎么办?”

这话说的非常诛心,但确是一针见血,游四海还想申辩,杨星抬手继续说道:“另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个铁矿毕竟在澳大利亚境内,我们必须要考虑资本主义政府对中国国企的偏见。”游四海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终于什么也说不出来。

虽然国内去年底加入了世贸组织,但并不表示西方国家就认为中国就成了他们的同类。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国企是直接和苏联时期的军火联合体划等号的,认为国企都是政府派出的窃密者。这种情况下,国外对于中国国企对本国企业和资源的收购,都抱着很重的警惕感。//最快文字更新无广告//

而澳大利亚的铁矿几乎等同于该国经济支柱,如果发现国内钢厂染指这30亿吨铁矿的图谋,恐怕不用两拓游说,澳政府就会以事关国家安全的理由将其封杀。相反要是以星威资源和中长集团为核心,吸引国内大量民间资本,再分散部分投资吸纳海外投资者,这在外国政府眼里这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所受阻力就会小得多。

游四海还想到另一方面,以往对外矿石谈判中,中钢协每每苦口婆心劝说全国钢厂协调一致枪口对外,但却发现总有人偷跑,悄悄以高价购买外国现货铁矿石。除了没有大局观外,主要还是因为国内钢铁进口指标长期控制在有办法的国企手里,并且他们技术好多,产量高,在铁矿进口谈判中总是压着民营钢厂一头,如今让民间资本投资澳大利亚铁矿,也算是公平竞争。

他不禁想到当初他和国内著名民营钢铁企业家江苏沙钢董事长盛文远有过一席长谈,当时盛文远就感叹,国内民营钢厂的经营水平不逊于国营大厂,技术上也很有追求,他就曾经收购了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一家钢铁厂,拆卸后千里迢迢运回国内,又在国内几乎一砖一瓦的完整的复原了该厂的细节,连德国人都对此惊讶不已,还特别拍了纪录片广为传颂。

可民营钢厂一直无法超越国有钢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跑线的严重不平等,特别是在原料供应这一块上屡次被卡脖子,尽管销售市场化了,但在铁矿石采购上,国内体制还保留着严重的计划经济残余,而在产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一直无法和宝钢等竞争,盛文远对此十分不满,要是能得到杨星和荣明友这批铁矿,他想必就更有底气和国老大竞争一番了。

游四海的沉默看在闻语眼里,就知道他已经被杨星说动,他和游四海不同,乐见民间资本进入钢铁行业,打破国内外的种种垄断。而杨星找上他,除了铁矿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外,肯定还和不久前传出的国务院要整治钢铁行业的风声有关。

对于国内新“大炼钢铁”崛起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情况,中央不是没有察觉,去年国家发改委就公开警告钢铁产能过快增长,导致矿山滥采乱挖,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物排放等问题频发。

并且近年新建钢铁项目中资金相当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产品价格下跌,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倒闭,从而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资产,并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下岗失业,形成新不稳定因素。能否有效遏制钢铁等行业过度投资,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

据测算,今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704亿元,比上年增长%,而正在发改委审批的2003年投资更上了千亿元,现在国家对于新上特大钢铁项目审批异常严格,闻语来之前就接到指示,鉴于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局整合稀土行业的成功经验,有人建议由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局出面,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钢铁行业上来。

杨星突然透露在澳大利亚发现了30亿吨铁矿山,联系到他在三都澳和洋浦的钢铁厂建设,这司马昭之心也太过明显了。但杨星接下来一番话才让他明白自己的格局还是太小,小看了这位三十岁还不到就身价过百亿美元年轻人的野心。

“你们听说过今年由欧洲三大钢铁公司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阿塞洛吧,他们都算得上是百年老字号,也是能推举代表欧洲出席全球铁矿石谈判的大公司。你们说如果我能摘下这块皇冠上的宝石,那么不仅能在铁矿石谈判桌上增加钢铁企业一边的筹码,还能获得先进的的钢铁冶炼技术,在矿石选料、环保节能以及生产高价值钢材上都对提升国内钢铁冶炼水有大帮助吧?”

游四海和闻语都愣在原地,不知说什么好。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著名钢铁企业不计其数,为欧洲工业的起飞打下了牢固基础。但二战后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钢铁的中心已东移到亚洲,特别近年来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两国钢铁产量急速攀升。面对亚洲低价钢铁冲击国际市场的局面,欧洲钢厂纷纷倒闭,剩下的也只有结阵自保,联合起来进行竞争,所以才有了阿赛洛钢铁公司的出现。

昨天忙着买房,所以拖了一章,今天连忙补上,实在是抱歉!

第六百六十三章阿赛洛钢铁

在场的人对于国际经济都有很深的研究,对去年欧洲钢铁业风云变化的一出大戏都不陌生,自然知道杨星谈到的的足以改变世界钢铁行业格局的大合并案的细节。

2001年2月19日,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西班牙阿塞拉里亚钢铁公司和法国的北方钢铁联合公司这三大欧洲钢铁集团宣布合并建立一个名为阿赛洛的新钢铁集团。总部设在卢森堡,合并口号是为了让三家公司互补短长,让其集技术,工业和商务协同于一体,表露出新集团想在钢铁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全球钢铁业领导者的野心。

这三大集团在各自国内都属于钢铁业的领头羊,强强联合的结果就是新集团一举成为世界上当时产量和技术都领先的最大钢铁企业。但杨星他们不会被表面的风光所迷惑,都明白这不过是欧洲钢厂逼不得已。因为欧美经济已进入成熟期,传统大工业时代的优质产业逐渐沦为“夕阳产业”,昔日烟囱林立的大钢厂已经很难在讲究环保自然的欧洲大地上立足,只能选择联合之路。

二战后欧洲钢铁行业中总体来说是走下坡路的,就连昔日欧洲最大钢厂德国的蒂森克虏伯也是日暮途穷,沦落到要变卖旗下钢厂给中国人的地步。而远东的钢铁业却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色,日韩的钢铁厂不用说,最耀眼的莫过于中国的各大钢厂产量大跃进,纷纷突破千万吨产量,向着亿吨目标狂飙突进。

而除了中国外,还有一个新的钢铁大国也在崛起,那就是印度。这几年印度执政的人民党搞经济有一套,经济繁荣对于钢铁的需求也就大了起来。其中代表性企业印度米塔尔集团的钢铁产量更是一路飙升,已经跻身世界钢铁业前三甲,亚洲钢铁企业对欧洲同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卢森堡虽然是欧洲小国,但其钢铁冶炼水平有独到之处,是闻名遐迩的欧洲“钢都”,卢森堡阿贝德公司更是创业百的欧洲钢铁业老字号。可在亚洲廉价钢铁的冲击下,以阿贝德为代表的欧洲钢铁企业收益下滑,经营陷入困局,而工业时代,规模效应永远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印度米塔尔钢铁崛起,就跟它全世界收购钢铁厂,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有很大关系。

这一切就促成了阿赛洛钢铁集团的诞生,也让它短暂坐上了世界钢铁产量第一的宝座。这也意味着这家刚创立不久的钢铁集团在世界汽车、建筑、家用电器、包装等高端钢铁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年销售额接近300亿欧元,名列世界五百强。这也难怪闻语他们听到杨星居然如此轻描淡写说要收购它时的意外和吃惊了。

但他们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觉得杨星说的的确没错,这确是打破全球铁矿石谈判僵局的一个妙招。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阿赛洛自然有资格坐上全球铁矿石的谈判席,而如果到时能在谈判桌两边都拿到一个席位,国内钢铁企业自然也能学习日本人的左手换右手的把戏,这样无论铁矿石最后谈判价格是涨是跌,凭借30亿吨大铁矿和阿赛洛钢铁的关系,都能保证中国钢铁企业不会沦为白白挨宰的肥猪。

况且阿赛洛合并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研究所,主打产品也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正是国内钢铁企业缺乏的。以汽车用钢板为例,尽管国内钢铁产量巨大,但在这方面始终需要进口,最近宝钢才能生产出符合规格的汽车钢板,但也只能勉强供应上海的汽车企业使用,缺口依旧很大,要是中星收购了阿赛洛,至少在汽车钢板一项上就能省下不少外汇。

但收购阿赛洛的难度也可想而知,欧洲虽然是国内第二大出口地,但看中国加入世贸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和从中国进口的速度,很快就会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但欧洲市场的善变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也是出了名的。

许多欧洲国家更是喜欢把经济和政治挂钩,常常以人权卫士自居,对许多中欧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指手画脚严加指责。加上欧盟对华军事制裁十几年都未放弃,阿赛洛钢铁的不少业务都和欧洲军工企业的坦克装甲车辆和潜艇有关,想要通过欧盟审批肯定要被百般挑刺。

况且杨星这边正在建设的洋浦和三都澳钢铁厂虽然号称产量千万吨,但都还在建设之中,这边宣布发现了30亿吨大铁矿,那边就要收购阿赛洛,两者间的联系实在太明显。欧美各国的反垄断法大棒可是毫不含糊,一旦发现有人企图垄断国际钢铁的挖掘和冶炼苗头,就算钢铁如今不像二战时那么重要,但对于这种国家战略资源的垄断,没人会等闲视之的。

但对于他们提出的担心,杨星倒是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前世里阿赛洛钢铁正是2006年被名不见经传的印度米塔尔公司收购了,成为全球第一个产量超亿吨的钢铁帝国。而米塔尔公司的崛起就是依靠一连串的海外收购完成的,相比之下,如今的中星集团明显在资金和技术上领先米塔尔一筹,又有大量收购海外大公司的经验,他如今要提前出手,就是想抢在米塔尔之前得到阿赛洛钢铁集团。

虽然收购阿赛洛困难重重,但杨星也有自己的底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