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购的一个展方向,很快除了关键武器采购不对外放开外,今后国内军警需要的大量支援装备采购都会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而先行者中星集团一定能抢占不少先机。而楚天阔还为自己部下加盟中星公司争得了优厚的报酬,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星凭空得到一批高素质纪律性强的技术人才,而军方也能借助中星集团的技术和资金优势研新,各取所取皆大欢喜。

杨星暗暗为引进军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窃喜,这一下星斗研究院等自家研机构一直叫嚣的人才荒应该能暂时缓解了吧。随着集团事业逐渐成长并转向国外,各公司对集团研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总部竭尽全力四处招贤纳士,但成长期的公司对人才和资金的需求简直就是个黑洞,始终供不应求。资金方面通过杨星的一星常规运作,比如炒外汇,炒期指短时间获得额利润或寻找海外投资者还能勉强解决,但人才荒的问题一直让他头痛。中星集团毕竟展太快,许多资源还跟不上展脚步,即使杨星下大力气把城市大学建造***才基地,也不是短短一两年就能见效,这时军方愿意提供一批马上就能上岗工作的科技人员,真是一场及时雨。

私家飞机的好处就是效率高,他们从深圳飞往北京只用了两个多小时,杨星还赶得及跑回北京玫瑰园里那幢他为自己留的豪华别墅里和家人吃个晚餐。现在他业务繁忙,几乎成天在外面跑,和家人见面的机会少了不少,所以格外珍惜和家人的团聚。何桂枝身为喜洋洋餐饮集团老总亲自下厨,在孔思羽这位特级厨师帮助下,弄了好一大桌子饭菜款待很久没见的儿子。开放后杨荣光和何桂枝已经看开了,毫不避忌的也招呼杨星身边这几位不知真假的秘书一起吃饭。

杨星的秘书班现在一分为二,一半去了美国在王伊人她们手下当差,另一半就协助温恬、谈丽等处理公务。这次他身边带着石美珩、温恬、廖情、孔思羽和俞歌五人,虞傲君被安排和楚天阔一起去接洽军方去了,而谈丽还在深圳的南方星城忙碌。何桂枝对跟在杨星身边几女都印象不错,她这阵子正在追韩剧,对形象酷似韩剧明星金喜善的温恬很是喜欢。而廖情当初作为家庭护士对他们嘘寒问暖,何桂枝早把她当干女儿看待,石美珩则是老熟人,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是杨星私人飞机的机长,就连新来的孔思羽也不简单,孔思羽做的家乡山城菜口味地道,让她赞不绝口。不是因为她是专门照料儿子饮食的人,她老早就想把孔思羽招到麾下做大厨了。

这么多人一起吃饭很是热闹,席间杨星谈起这次美国之行的见闻。他这次去的匆忙,又耽搁了许久,当初除了温恬谈丽跟他去外,廖情等人都留在了家中,现在自然听得津津有味。杨星特别拉着一身淡蓝色航空制服的石美珩向父母夸耀,说现在咱也是有飞机的人了,今后出门打的都落伍了,直接打个飞的,保证让何桂枝在亲友面前倍有面子。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四百零九章ic制造第一部初出茅庐

第四百一十章健力宝之争

杨星提出让父母坐私人飞机打飞的这一招果然有效,何桂枝听了顿时眉开眼笑,还是自家儿子威风,出门代步什么跑车游艇都是浮云,还是坐着私家飞机周游世界最有派头,毕竟此时国内没几人能如此风光。(请记住我更多章节】中国第一个拥有私人公务机和直升机的人是湖南远大空调集团的总裁张跃,他97年就买了一架公务飞机和直升机。不过杨星肯定是最年轻那个买私人飞机的富豪,大家看着石美珩的眼光自然不同,毕竟女飞机机长在国内恐怕也是头一遭呢。

听何桂枝介绍石美珩原来还是他们家的管家,孔思羽和俞歌低下头窃窃私语,既然杨星几年功夫就能把一个女管家培养成女机长,早就撞见过杨星和温恬她们好事的二女不由双眼放光,干脆姐妹一起上去献身,也让杨星把她们培养成女强人算了。不知道自己成了目标的杨星正在饭桌上聊起喜洋洋餐饮集团收购广东健力宝的这件事上来。

今年春节时杨星怂恿何桂枝收购健力宝,当时分析喜洋洋餐饮集团进入饮料市场正当其时,如果收购了健力宝集团将会大大节省熟悉和占领市场的时间,缩短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当时杨星的就深入分析过,国内饮料和保健品市场经过短暂的火箭增长,黄金时代行将结束,过去屡试不爽的采用大量夸大其词广告地毯式轰炸的宣传手段逐渐失去了效果,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一场大洗牌。不少闻名一时的品牌转眼之间就被***在地万劫不复,“太阳神”、“三株”、“沈阳飞龙”、“巨人”等品牌就是例子,而拥有很大知名度的健力宝只怕也难逃一劫,喜洋洋集团先一步出手接收健力宝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晚了就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了。

当初出资让自己从一个骑三轮车卖盒饭的个体户展到坐拥亿万身家,拥有上百家喜洋洋快餐连锁店和几十家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星月楼、辣妹子和粤鲜馆等中高档酒楼,何桂枝深知这都是自家儿子的功劳。她可以对儿子私生活挑剔,却绝不会挑剔儿子在商业上的判断。杨星在亚洲金融风暴里掀起的风浪,在商圈里并不是秘密早已传开,何桂枝更没理由不按他的建议去做。

杨星今年大半年都在国外,但何桂枝并没畏缩,她已经是个大老板,不需要每件事都要找儿子帮忙。春节后她就派人秘密前往广东三水市探听当地政府的意思,结果让她很满意。三水市政府明确告知,因为今年政府大换届,一些与健力宝董事长李金伟有交情的老官员走的差不多了,他在政府里的支柱彻底崩溃,在这时侯,李金伟还冒政府之大不讳提出了一份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三水市政府所持有股份的方案,彻底激怒了政府,政府上下达成了一致意见,李金伟必须走人,正是收购健力宝的好时机。

李金伟开出的方案价格达4。5亿元,3年内分期付清。但遭到三水市政府断然拒绝,认为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一计不成李金伟又生一计,找到深圳一家咨询公司设计了一套新方案,即让李金伟团队持股75%,三水市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结果同样遭到三水市政府的否决,理由依然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这表明三水市政府对李金伟和他的管理团队彻底失望,出售健力宝已成为政府中人的共识。

三水市政府的领导告诉何桂枝她们,一方面三水自199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完成8o%,健力宝成为最后一个待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而地方财政状况很差,新上任的市长承认,“公务员工资都欠,日子很难过”急需钱来救急。另一方面,作为原来市财政支柱的健力宝经营业绩却在饮料市场的大混战中逐年下滑。从1997年创造54亿元的骄人***纪录顶峰大步下滑,上交政府的利税更是从1亿元降到2ooo万元左右,因此尽快将健力宝股份出手是摆在三水市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务。

现在关键就是要把健力宝股份卖给谁,前世里三水市政府和李金伟的拉锯战直到2oo1年才有了结果,而此时三水市政府提前两年召开了健力宝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悉数到齐,每个与会的政府官员都依次当场表态。结果,9o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绝不能卖给李金伟团队,健力宝和李金伟的命运在这一刻就被决定下来。

前世不少人健力宝和随后的健力宝“英雄”李金伟的悲惨下场不值,但据杨星了解到的情况,此事政府和李金伟双方都负有责任,但主要责任还在李金伟身上。李金伟作为改革初期创业英雄,经营上的确有他到独到之处,但在健力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明显落后了。

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健力宝集团并不是他李金伟一个人的,三水市政府才是大股东,健力宝是一家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他却放弃了多次和政府商量的机会,采取不那么激烈的手段逐渐把健力宝的股权结构变成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广东不少企业都采用的这种办法。

而由始至终,李金伟从没和三水市政府好好坐下来商量,而是利用各种手段企图强行转换健力宝的股权结构,这即使放在西方也是经营者企图变更所有者的大忌。李金伟的单方面改变股权的举动注定会引起三水市政府的疑虑,他是不是打算侵吞国家资产?李金伟模糊了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界限,只考虑到他作为健力宝的创立者和功臣一面,完全没想到他充其量是名高级打工者的事实。

这一点正是他的致命伤,喜洋洋集团作为国内餐饮企业龙头的介入,让健力宝的产权变更比前世提前了一年多。三水市政府随后在等地秘密考察了喜洋洋集团的实力,在接到喜洋洋4亿元全额收购健力宝集团的计划后并没考虑多久,就下定决心拍板把健力宝卖给喜洋洋

在6月份一次政府举办宴会上,李金伟被临时通知参加,在席上看见现在风头正盛的喜洋洋集团何桂枝露面时,他就意识到不妙,当三水市新任市长轻描淡写的通知他喜洋洋集团准备正式收购健力宝时,他如惊雷轰顶,好半天没说出话,第二天在公司内部工作餐上,他才失去控制地说出粗话:“他的,市里要卖股,我却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就完了。”

在健力宝里一向说一不二的李金伟当然不能容忍他就这样被一脚踢出他辛辛苦苦打拼了半辈子的公司,尤其可气的是三水市政府最后的谈判底价是出售健力宝1oo%的股份,在这个协议中,显赫无比的健力宝品牌的评估价格居然是零。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市政府宁可把企业售给素不相识的外人,也不卖给一手将企业创建起来,为此呕心沥血了一辈子还愿意出更高价格的自己。

他决定反击,在他的幕后策划下,国内媒体闻风而动,一时间“健力宝被无情贱卖”、“中国第一民族品牌旗帜被砍”等等舆论铺天盖地,其间夹杂的高昂对立情绪显然让三水市政府和喜洋洋集团有些措手不及。而李金伟一方面向外宣称,愿以4。5亿元的价格替健力宝“赎身”;另一方面则对试图进入公司审核查账的喜洋洋管理团队全面抵制,拒不交出相关的商业资料。

当时何桂枝真是处在风口浪尖,各种指责声都指向她,让才当上国内第一女企业家的她尝到了万人唾骂的滋味,最后只好求助于杨星。结果越洋电话里杨星沉默半响,给出四个字“韬光养晦”。这就是杨星的策略,他比所有人都看得清楚,李金伟是在垂死挣扎。他这种做法只会和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僵,而得罪了健力宝的真正所有者,在国内政治背景下,绝对不会出现李金伟想要的结果,这时候只需要一些耐心就行了。

事实证明他了他的判断,李金伟的对抗姿态和汹涌而来的舆论攻势,把本来就缺少公关应对能力的三水市政府逼到了死角,而喜洋洋集团按兵不动更是让李金伟心存幻想,暗地里有不少消息流传李金伟正想方设法劝阻类似喜洋洋集团这样的同行高抬贵手不要收购健力宝,这让三水市政府觉得只有搬掉李金伟这个绊脚石,才能“合理合法”的通过健力宝的收购方案。

9月中旬,突然而至的一纸判决彻底粉碎了李金伟的梦想,广东检察院宣布批捕包括李金伟在内的管理团队中五位总裁和副总裁,立案案由是:“身为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无视国家法律,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购买人寿保险的形式,侵吞国有财产331。88万元。”。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四百一十章健力宝之争第一部初出茅庐

第四百一十一章大阅兵

随着李金伟被捕,这场被全国舆论吸引,争议不断的健力宝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戏剧性的画上了句号,毕竟没人愿意为一个贪污犯辩护。(更多章节】尽管事后有不少人为李金伟鸣不平,这个判决也充满了戏剧性,过程扑朔迷离,直到十几年后才最终定案。不过此时就标志着李金伟为的管理团队自我收购健力宝的计划彻底破产,他们出局了。

但随之而来问题又摆在喜洋洋集团面前,之前喜洋洋餐饮集团和三水市的谈判相当低调,可这场健力宝之争让对奕双方都成了舆论焦点,以前大家一直在看三水市政府和李金伟的博弈,喜洋洋这个收购者被忽略了,现在尘埃落定,健力宝优质的资产自然引来了许多野心家的垂涎。

饮料行业是一个现金流充沛的行业,健力宝此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每年仍然有3o亿元的***额,也就是说每月起码有过2亿元现金进账。就凭这一点,许多擅长资本运作的民间高手就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何况健力宝的品牌价值、在广州38层的健力宝大厦,以及遍布全国完备的经销商网络等等,有心人眼里这每一项拿的价值都能和喜洋洋集团的收购价那3。5亿元相当。

许多对此感兴趣的人们自然不想让喜洋洋集团平白捡了如此大的便宜,于是鼓动舆论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喜洋洋集团,什么“收购价格过低,贱卖国有资产。”“喜洋洋集团刚捐了一个亿元的利润,质疑哪来的收购资金”等等,杂音四起。而见识了国企改制中实际最后拍板是有当地政府决定的何桂枝心里抵抗力大增,对这些谣言不予理会,只是抓紧和三水市政府的谈判。

同时何桂枝在李金伟被批捕后亲自多次秘密探望了拘禁中的李金伟,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但李金伟却逐渐改变了他此前一直强硬的态度,不再呼天抢地的喊冤,也不接受媒体采访,安安静静的等待,并且从狱中传出消息,让健力宝的老员工接受喜洋洋集团的接收工作,于是健力宝集团放弃了抵触态度,允许喜洋洋集团的接收人员入驻。

而江雨秀等喜洋洋集团高层则密集拜访三水市政府上级的广东省领导,在中星集团的配合推动下,健力宝收购引的争论终于在9月25号戛然而止,这天三水市政府正式宣布,经过多方挑选,认为喜洋洋餐饮集团作为国内餐饮行业有实力的企业,对保护健力宝品牌和提高它的市场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