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我承认,一两个大学生出问题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都有问题,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讲,用人的决策对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遭遇过一次已经足够,自然不敢再冒险用企业宝贵的时间来跟这些人玩游戏。即便将来企业会招聘一些大学生做事,也一定要加上一条:有若干年工作经验才行。还是让玩得起的企业先去磨炼他们吧,我们只要能给公司带来收益的人。

采访后记:

郭总说自觉得这段用人经历当真如噩梦一般。虽然他说“以后再也不用应届毕业生”有些偏激,却是将心比心可以想通的。

在人们眼中,大学生是一个群体,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容易由一个具体事例泛化到一个全体的概念。“晓东不可用”导致“应届毕业大学生不可用”,这本是个不等式,却因为心灵上的阴影加重了一块最重的砝码。毁掉一个形象很容易,再建一个形象得付出数十倍的努力恐怕也难以挽回。用人单位有了顾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危及到晓东尚在校园里的师弟师妹们,这个代价太大了。

人们评价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都认为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虽然已经毕业,走向社会,但在心理上却极不成熟。从校园里出来,他们往往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和规划,找不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担当的角色;没有经历磨难,不通世事,从而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

企业录用大学生是看重其可塑性比较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快,并愿意做一些繁重的活儿增强企业活力,但如果大学生缺乏主动心态则很难得到企业青睐。

错的已经错了,现实问题总还要要解决,套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头上的咒语什么时候能够解除?这还是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否则恶性循环下去,又对谁有益呢?

我这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

萧先生,从事过多种职业,1999年从与友人做个人网站的建设运营开始进入IT行业。现为某信息服务企业的执行总经理。做网站信息方面的,多是年轻人在从业,很新潮;大学生常常慕名心羡,往往一毕业就投身于此。当我提起应届毕业生在公司的状况时,萧先生满脸是“恨铁不成钢”的懊丧;然而他说得很委婉:我这里不适合他们……

2000年的春天,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做了个社区型的网站,网站很快就获得飞速的发展;当时正值国内网络热潮,投资也来了,我们需要招聘大量人员组成公司结构,脱离个人网站的模式,开始正式运营了。

那是4月,天已经开始有些热了,招聘会的会场里更热。提前进场后刚准备好招聘展板,应聘的学生就潮水般涌入了。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挤到台子前看清楚招聘内容,觉得合适的就往我们手上扔份简历然后挤出去,有的看完觉得不合适直接转身就走了。半天下来,手上应聘各个工种职位的简历已经摞了一堆。

人已经陆续离场时小邓又回到了我面前

我们当时主要招的是程序员。我印象很清楚,在小邓之前有个“胖眼镜”……圆乎乎的脸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上来递简历的时候同时拿了一张光盘,说是他在学校期间做的程序。

当时还远没发展到现在移动办公阶段呢,笔记本是很贵的,我们倒是想过是不是弄台台式机放到招聘现场,但一想会场肯定没有网络条件(当时最可能的是拉条电话线拨号上网),如果没法上网给人家看我们的网站的话,就没必要弄台PC进去那么麻烦了。所以这个“胖眼镜”拿光盘跟我说是他做的程序时,我很窘……我没法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他这个举动差点“震”住了我。

知道我没法当场让他展示才能后,“胖眼镜”很失落的样子。他问我:“听说做网站的工资很高,是吗?”我说:“绝对数值肯定高过你做其他工作的同学,但相对数值可能还低呢!”他很惊讶:“什么意思?”

我给他细细解释道:“从绝对数值上可以这么跟你说,如果我们录用你的话,按你的学历,试用工资就是2000,转正后会是2500,到年底如果表现好的话还会再加薪。而你的同学如果到工厂大概也就每月600元到800元,这还得是效益不错的厂子才行,所以说绝对数值上肯定是高的。但做网站工作基本上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难题解决不了的,就不是加班熬夜或者没周末的问题,甚至睡觉时你都得想该怎么处理。这么一算单位工作时间,工资的相对数值就未必高了。”

第7节:我录用的没有名牌大学的

听完这些,“胖眼镜”的脸上原来的失落又混入了一种迷茫,我觉得甚至都可以算惆怅了。后面,在例行公事地询问了我们看过简历后会何时通知他考试等问题后,“胖眼镜”郁闷地挤出了人群。

到当天招聘会快闭馆前,人已经陆续离场了,小邓又回到了我面前。说“又”,是因为当时我就能感觉到,这个学生今天在我眼前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小邓个子不高,白净清瘦,问我:“老师,我的学历是中专,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我觉得我能做你们要求的程序员,可以让我参加你们的考试吗?”他说话的声音不高,有明显的南方口音,语气谦逊、和缓,发音清晰,在窗外射进的斜阳中,很安静地看着我。

当时我心里就有感觉,这个学生这么稳重自信,应该有戏。我说:“网站的工作比较辛苦,有这个准备吗?”他说:“下午你和那个问工资的同学说的时候,我也在旁边。动脑子吃苦我不在乎,只要认真能做出结果就值得。”

我接过简历,随便翻了翻,说:“你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很好。我们大概会在三四天后考试,你回去还是要好好准备一下,希望你能加入我们公司一起工作。”

小邓笑了,那种笑说如释重负就夸张到不够准确了,应该是放松到很纯的开心吧,说了声“谢谢老师,我会考好的。”

我录用的居然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的

招聘会结束后,我们在筛选简历的基础上通知部分应聘者考试。参加的人里至少一半正规大学本科应届生,有从其他单位跳槽的高级程序员大林,“胖眼镜”和小邓也都参加了,还有一个专程从黑龙江赶过来参加招聘的专科生阿发也在这时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连夜看卷子,最后结果大出意料……也许是我们从国家正规考试题库里组合的题偏难吧,考第一的是小邓,80多分,第二是大林,70多分,然后大部分都是60分左右的了,“胖眼镜”只考了50多分。

我们商量后决定:50分以上的全都约面谈。了解对工作的意愿,从谈吐上感觉一下素质,能要学生的尽量要学生……他们有冲劲,好带,适合新公司,更适合IT类企业。随后我按名单联系确定面谈的时间。

我先把阿发排在第一个,因为考试散场时他跟我说过希望尽快通知他,如果不行他还要继续南下找工作。跟阿发的面谈很顺利,小伙子人高马大的,坦言因为学校的偏僻,自己的技术实践几乎没有,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从头做起。于是在其他人还没确定之前我就先告诉他回学校办理离校手续,公司可以马上确认录用他。

后续的面谈者里,被淘汰的主要有几种:一种是谈话中表现出对工作选择犹豫,对利益责任胆怯的;一种是缺乏逻辑性,对话中思路混乱,问东答西的;一种是自恃过高,漫天要价,拿市井买卖手法对待工作需求的。“胖眼镜”就是这样,居然在面谈中突然问我们“你们觉得我编的程序能卖多少钱?”我说:“应聘的时候你不愿意把光盘留下,我还没看过呢。何况程序关键是要有应用价值,没实例验证之前没几个专家会给几行代码定价的。”这之后他就显得心烦意乱,草草地结束了面谈。

记得有个大学生面谈的时候,没说几句话就紧张得满头大汗,问到学校的毕业手续办到哪里了、多久能到岗上班时,竟然说:“都是我妈帮我办的,我先回去问问,过两天你们再给我打电话吧。”

还有一个当时考了60多分的学生,学校在石家庄。我打他留下的住宅电话通知时,是他父亲接的,说儿子考试完当天就回学校了。我说考试前就告知如考试通过将有面谈,问他哪天能回来。他父亲说没听儿子提起。我请他父亲转告他,他如果能在后天或大后天回来,我将随时调整时间跟他面谈,并把我的电话号码留下了。

到晚上我再打电话过去,他父亲很兴奋地告诉我,跟儿子学校的电话打通了,已经告诉儿子了,大概后天回来,回来后会马上联系我。第二天,那个父亲跟我联系,说儿子给家打电话,让父亲跟我把约定的时间延后一周,因为他要送同时毕业的女朋友回老家!听着那个父亲为了儿子的这个工作机会而唯唯诺诺小心的语气,想像着那位做父亲的在电话那头的沮丧表情,当时我真不忍心直接拒绝,只好委婉地说:公司要求确定录用的员工一周后到岗开始工作。公司预计在一两个月后会再有一次招聘的,他儿子可以那时再跟我们联系。

我当时决定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学生并没看重这份工作,求职并不比送他女朋友更重要。退一步说,如果是这个学生自己跟我联系要求面谈延后,虽然理由有些荒诞,起码还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架势,有自己决定并善后自己事情的能力和态度。现在自己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还要老父亲来抵挡,其生活能力和未来的工作能力就难以让人信任了。这样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一个月后他再怎么联系我也不会安排面谈的。

这一轮招聘录用的结果下来,让我很有些不甘心……我录用的学生里居然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的,甚至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也只有2个,大部分是非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对这些人员素质能不能满足使用,我确实是心里打鼓的,一起做网站的朋友也大有不安。但想到公司刚开张,钱花得太猛了不好跟投资方交待,在手紧的状态下大概也只能招到这样的人员。再说企业运营一两个月后,在转正期前,肯定要淘汰、更新一批人员的,希望那时已搬进写字楼的公司能够更体面些,就能吸引来更多有素质的学生。

第8节:半夜看球还大呼小叫

半夜看球还大呼小叫

在随后新公司运作前半年的忙乱中,这些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喜忧参半:仅有的两个正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一个在入职两月后被辞退了,另一个没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其他的应届大专生也流动更新了几个;非应届生如大林、一个半路出家的美工以及从湖北电信局辞职到北京闯天下的一个美工,反倒都工作得很踏实,很顶用。

被开除的那个叫小魏,起因是熬夜看比赛,那年有欧洲杯。年轻员工中有一批铁杆球迷,我还参加过几次他们自己弄的比赛踢了几脚呢。年轻人凑一起看球本来是高兴的事,但小魏仗着自己收入比其他员工高……这是我们当初按学历分薪酬档次的一个失败,那以后再招人,不为控制人力成本的话就尽量淡化甚至抹平这个台阶差了……先是在宿舍接卫星天线看ESPN;小魏用半欺骗半强制的方式在球迷员工中集资,买了最贵的;然后是每晚看球时买一大堆的吃喝也要AA制,这样对于有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就太为难了。加上小魏看球的球德也臭,到最后竟然变成就他一个人看球了。

先是有员工抱怨小魏半夜看球还大呼小叫的弄得别人没法休息。当时公司员工有大量是外地毕业生,公司统一租赁了员工集体宿舍。再后来小魏有好几次竟然在上班时间呼呼大睡。

当时网站工作都是挺累的,不管是编辑、美工还是程序,基本上每个人的桌子下面都有一卷草席,公司除了值班人员外,也基本上是24小时都有人在的,加班晚了或中午休息都可以到公司办公区深处找个空地方铺开了休息的。即使是上班时间累了偶尔趴桌上打个10分钟的盹儿,我们也不会干涉,只要不耽误工作就行。可小魏不去别的地睡,就直接趴在桌上一睡就两三个小时,严重影响旁边同事的工作情绪,警告过两次还是我行我素。

于是我找到技术部长大林问小魏手上的工作进度如何,大林说也正头痛呢。本来大林安排他和阿发一起开发网站的公用MAIL系统,可现在基本工作都是阿发在做,小魏该做的与网站原有功能之间的各衔接通道一直没有进展,公司每周工作例会上大林已经为这块工作“担待”了两周了,这周的例会上都实在没什么理由能再找了。

想一想日常工作中小魏也和同事之间有越来越明显格格不入的趋势,于是我们商量后确定:为了保证工作风气,也净化一下员工之间的环境,就拿这个家伙开刀:给半个月工资补偿,让他立马走人。

你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让我比较欣慰的是小邓和阿发。阿发被安排做MAIL那个组,后来基本上一个人独立开发出了公司网站的MAIL系统,并继续发展出MAIL列表等功能,逐步成为独当一面的程序员。

开张一年后我因为个人原因离开这个公司,但和老员工彼此都一直还有联系。今年3月份吧,有一个行业会议,我后来从市场部带回来的会议材料里看到参会通讯录,其中有我原来做的那个公司,参会的技术人员里阿发的职务已然是技术总监了。

我打电话过去,阿发还是那么老实,说:“网站人员流动快,最老的程序员就剩我了,是大林离职前推荐的我,也只有我最了解所有这些平台程序演进的过程。反正都是干活,我可没大林那么多经验底子,现在正忙乎整理老平台上的问题呢。”

小邓从进公司就被安排在网站核心程序模块的升级开发组里了。开始,在其他一些学生回校办理毕业手续的时间里,他就一个人一本一本地啃技术书籍,有了比学校机房更好的上网条件,我们又介绍网络上技术类BBS里的一些程序员给他认识,他也跟他们不断地请教难题。等其他学生陆续到位后,小邓已经把公司的网站现有程序摸得很清楚了,甚至熟悉到用户使用中遇到的前台BUG,一旦被发现,短的半天,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