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不饿。”

“为什么?”

“我没有胃口。”

“我叫厨师泡茶给老师。”海伦用心拼写后跳下了椅子。

“不。”安妮阻止她,“我伤心,我太难过,喝不下。”

看到这个手语后,海伦流泪啜泣,悲伤心碎,安妮深受感动。

安妮大声自责:“可怜的海伦,原谅我吧!我一直逼你、督促你,原是求好心切啊!我早就该想到,你那坏脾气不可能说改就改,大家都应该体会得到。”她把泪眼汪汪的小女孩揽到身边。

她在海伦手上写:“来吧,海伦!让我们忘记早上不愉快的事情,老师答应你,没事了,我们到楼上去,去看一种很奇怪的昆虫,叫‘枝节虫’,我把它装在瓶子里,我们来研究它。”

两人手拉手来到楼上,安妮立刻发现海伦满怀心事,根本无心顾及昆虫。

海伦问:“昆虫知道谁是顽皮的女孩吗?”她双手抱住安妮的脖子抽抽噎噎,她保证:“明天我要做个好女孩,以后海伦要做个好女孩。”

安妮想:“好吧,就此结束这一堂课吧!”

海伦面露笑容:“薇妮不会拼写。”的确是!薇妮没有学过手语,她们无法直接沟通,安妮可不让她找借口,轻易脱身。

安妮写道:“跟我一起去找薇妮,我会告诉薇妮,你向她道歉。”

海伦点头答应,她们手牵手走到薇妮面前。当安妮拼写道歉的字在海伦手里时,海伦一直点头表示她的歉意,虽然海伦没有亲薇妮,但她接受薇妮亲了她的面颊,一切又重归于好了。

海伦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跑到楼上卧房爬上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凯蒂和安妮看着熟睡的海伦,凯蒂说:“她看起来多么憩静快乐啊!午饭时不用吵醒她,晚一点再给她一份三明治和一杯牛奶就够了。”

安妮点头同意,“这个小战士,今天斗得多么辛苦啊!也该歇一会儿了。”

凯蒂语重心长地加上一句:“她终于战胜自己的暴戾习气了。”两人会心一笑,静静地退出房间。

第五十一节柏金斯盲入学校

第一个夏天即将结束了,安妮收到萝拉从柏金斯写来的一封信。她带着信下楼,午餐时念给大家听。还未念完,凯蒂就兴冲冲打断她:“老师,现在海伦写得跟她一样好呢!”

此时是7月31日,自从海伦学会“水”这个字以后还不到4个月。她快速地进步从不停顿,到8月底,海伦学会625个字。10月份,她可以用盲文写信给柏金斯的盲孩子们了。年底,安妮带她去看马戏团。对于马戏团里的动物,海伦问了千百个细微独特的问题,使得安妮夜以继日,到处寻找这些答案。

要满足海伦旺盛的好奇心,可真把安妮忙得团团转。

第二年6月,安妮收到柏金斯校长安那诺斯先生的来信。这些日子以来,他随时注意着海伦的进步。在信上他说,如果安妮答应带海伦去参加毕业典礼,他将引以为荣。

她读完信,锁眉深思。海伦准备好了面对如此多的陌生人吗?不错,在过去的一年里,她收获丰硕,但是大众会不会因此把她当成天才儿童或畸形儿呢?太多的同情会不会毁了她?

安妮终于做了最后决定。海伦现在能读,又能写,她能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能够独当一面,而且绰绰有余。她们第一年度的学习探讨到此结束,该是迈进新里程的时候了!

月底将到,安妮和海伦整装起程,搭上北去的火车来到波士顿。一到波士顿,她们就直接前往柏金斯。海伦和安那诺斯校长礼貌地打过招呼后,便迫不及待地转向安妮,问道:“那些小朋友们呢?她们在哪里?”几个月以来她们之间互相通信,在海伦的心目中,她们早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了,她急切地想着见她们!

安妮莞然一笑:“来吧!就带你去。”她带海伦来到一个大游乐室。“她们在这儿等着你。”她把海伦向前一推,海伦热切地融人了新玩伴们的环绕中。

第二天,安那诺斯先生请安妮到办公室私下聊一聊。

“你们俩以后有何打算?”他想知道。安妮慢吞吞地说:“还没有计划,我还没有时间考虑到将来的事。过去的这一年,像一阵旋风,吹得我昏头转向。”

“安妮,你有没有考虑过,把海伦留在这里一段时间?”

安那诺斯先生看到安妮皱眉头,他急忙解释:“哦,当然你也得留下来。安妮,不要担心,你很会教育孩子。”

安妮淡淡地回答:“谢谢您,我们不打算留下来。如果您邀请我们做短暂的拜访,我们会很乐意接受。”

“为什么不留下来呢?”

“海伦盼望拜访萝拉很久了,她想她们同是又盲又聋又哑的残障者,该是知己的好朋友,今天早上我带海伦去找萝拉,您知道吗?精力旺盛的海伦,差一点把萝拉吓死。海伦一亲近她,她就莫名其妙地紧张、急躁起来,一直等到海伦离开以后才平静,稳住情绪。原因不外乎萝拉的生活圈子太狭窄了,她只活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那不是海伦所要的小池塘,我不能把她困在那里。”

“安妮,对于她们,你还能期盼什么?”

安妮的雄心大志,安那诺斯校长觉得荒谬又困惑。“海伦的健康情形不可能恢复正常,安妮,你应该面对现实,不要蒙住眼睛,自我欺骗,这样子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只会令人伤心罢了,她和平常人不一样……”

安妮了解他的诚意,他的担忧,但她得说服他。

“我知道她不可能完全康复,我也知道她眼盲、耳聋,又是哑巴。这些生理上的缺陷逼得她与正常人的生活分开,可是……”安妮目光炯炯满怀希望地说,“您说她与正常人不一样,也许您说对了,但我却要说,她与正常人一样,我也绝没有说错。她身体残障,但是她和你我一样,都具有她本身的内在性。就如同您是安那诺斯先生,我是安妮,而她是海伦。她和其他正常人一样各具品性,各怀心志,请不要担心,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有志者,事竟成。”

第五十二节年华似水

接下来的几年,安妮和海伦的奋斗获得了辉煌的成果。一次又一次的非凡成就,给海伦带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声誉。1890年春天,她成为历史上第二个能使用嘴巴讲话的聋哑者。她可能终生育而不见,聋而不闻,但他不再哑而无语。

当海伦12岁的时候,她十分坚定地宣布:“我将来要上大学,我要上哈佛大学。”

多半人对她上大学都深表怀疑,而且要挑此名校。她如何能够与那些视听正常的俊才英杰竞争?只有一个人毫不犹疑地支持她的挑战。安妮说:“海伦,那是男孩读的大学呀!不要去上哈佛大学,另外选一个学校吧!”

1900年秋天,海伦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安妮和她形影不离,陪她上课,用手语给她翻译教授的讲课。4年以后,她与其他96个女孩一同站在毕业生的行列中,接受大学毕业文凭——一张无价之宝——向全世界宣称:“海伦。凯勒从举世闻名的德克利夫学院光荣毕业了。她也是全世界受过最完整教育的盲聋者。”

海伦的名声与日俱增,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有少数朋友注意到在她身旁,经常有一位纤细瘦小的女士如影相随。安妮心甘情愿、默默无闻地隐身幕后,从不抱怨。一位专栏记者请安妮写一些有关她自己的文章。她不屑一顾地回答:“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私事,不必大家费心。”她不要自己曝光,永远要扮演“老师”的角色。

“老师”和海伦都过着充实的日子。海伦成了作家,她在书、杂志、报上讲述盲聋生活形态、心理演变过程。她写了很多关于盲者、聋者面临的种种困难。她和老师在美国巡回演讲,启发大众了解残障者的困境。

时光流逝,年华似水。一向精神抖擞的安妮,随着海伦奔波,日渐感觉力不从心。1920年,她向海伦说:“这一次演讲我没有办法踉你一起去了,请另外再找一个人去吧!”

海伦。凯勒的老师渐渐老去,如今她的双眼也失明了。

“再开一次刀吧!”安妮自忖。她去找医生,医生和蔼地告诉她:“请不要伤心,以往你用眼睛过度,该让眼睛休息的时候,你没有休息,为海伦拚命地读那么多书,现在恐怕要付出代价了。好在你受过盲人教育,你那突出的盲文知识就够你读个心满意足了。”

安妮心如刀割。“好个心满意足!我痛恨盲文,我不能接受,我要眼睛。”

这一次,安妮的努力徒劳失败。垂暮老境,安妮的两眼完全失去了光明。

为了海伦,安妮尽量提起精神。悦已悦人,她向朋友诉说:“这些日子以来,欢笑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我真痛恨这个老朽无用的身体。我心里想的是步履自如、骑马涉水、熬夜不倦,能观看一切景象的安妮。莎莉文,事实上我却是骨架松垮、瞎眼、疲惫。我自欺、自瞒,已经没有能力再背负这一具老包袱了。

她的朋友劝道:“安妮,您怎么可以这样呢!您不能离开我们。海伦不能没有您。”她斩钉截铁地说:“果真如此的话,我的努力将全盘失败。”她毕生献身于帮助海伦。凯勒脱离枷锁,追寻心性的独立、自由、返朴归真,海伦岂可执着不放,眷念依赖老师。

1936年10月19日,安妮。莎莉文与世长辞。

她留下海伦独自面对现实,海伦得自己调度身、心、语、意和生活起居,老师不再随侧关照了。海伦几次想放弃孤军奋斗,每当懈怠、沮丧时,有一个柔声的告诫就会提醒她:“海伦,老师可不喜欢你这种样子。”

慈祥的耳语支撑着海伦忍受痛苦,一点一滴慢慢重建她的意愿,修整她的生活目标,辛勤地工作。她开怀欢笑,珍惜生命奥妙的秉赋。她耕耘不辍,点燃闪烁的生命火炬,照亮残障者的灯塔。

安妮。莎莉文没有白费心血,她培育了20世纪不朽的奇葩海伦。凯勒。

我们大家都读过这样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只有一点有限的时间可以活了,有时长达一年,有时短到只有24小时。然而,我们总是能很感动地发现,这些注定要灭亡的人是如何想办法度过他最后的几天或最后的几小时。当然,我说的是有所选择的自由人,而不是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的被判刑的罪犯。

这类故事使人们思索,很想知道我们在同样的境况下将会怎么办。我们作为必死的生物,处在这最后几小时内,会充满一些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联想呢?我们回顾往事,会找到哪些幸福、哪些遗憾呢?

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前面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会丧失。、当然,也有那些愿意把“吃吧,喝吧,及时行乐吧”作为座右铭的人,然而大多数人却为死神的来临所折磨。

在许多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分钟,由于遭遇好运而得到拯救,然而他的价值观念几乎总是改变了。他更加领悟了生命及其永恒的精神价值的意义。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活在或者曾经活在死亡阴影中的人们,对他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赋予了一种醇美香甜之感。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得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像的,我们难得想到它。日子伸延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懒洋洋的态度。

我担心,我们全部的天赋和感官都有同样的懒惰的特征。只有聋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才体会重见天日的种种幸福。这种看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成年后失去视觉和听觉的人。但是,那些在视觉或听觉上没有蒙受损害的人,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感官。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模模糊糊地吸收了一切景色和声音,他们并不专心也很少珍惜它们。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我常想,如果每个人在他的初识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我时常测验我那些有视觉的朋友,看他们究竟看见了什么。

前几天,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来探望我,她刚从树林里远足而来,于是我就问她,她观察到一些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说。要不是我惯于听到这样的回答(因为我很久就已确信有视觉的人看得很少),我简直会不相信我的耳朵。

在树林中穿行一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自问着。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种使我感兴趣的东西。我用双手亲切地抚摸一株桦树光滑的外皮,或者一株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

在春天,我摸着树枝,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一个征兆。有时,我感觉到一朵花的可爱而柔润的肌理,发现它那不平常的卷曲。偶然,如果我非常走运,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我可以感觉到小鸟在音律丰满的歌声中快乐地跳跃。我非常喜欢让小溪凉爽的流水从我张开的手指缝隙间急促地淌过。

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茂盛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指尖一幕幕滑过。

有时,我的心在哭泣,渴望看到所有这些东西。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眼睛的人显然看得很少。对于世界上充盈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才能,竟只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