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凉铁骑-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荣再次摇头。

“不如一起到庄内一叙如何?”青年邀请道。

贾荣点了点头,和这些的士子站在一起,贾荣感觉到淡淡的不适,就像是后世的普通本科生和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站在一起一样,有一种来自心底的自卑感。

赵云王越孙策沉默的下马跟在贾荣的后面。

“奉孝,你还没说如何理解贾荣那句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呢?”

“奉孝?莫非是郭嘉?”贾荣将目光投向郭嘉。

“百姓为水,君王是舟,舟凌驾在水上却不能离开水,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究其原因,没有真正理解君王和百姓的关系,也就是水舟之间的关联,不能将百姓当做一味压制的对象,要真正的去重视他们,其实这句话和‘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有相同之处,不过较之更为深刻,对君民之间的关系阐述的更为透彻。”

贾荣微微点头,这个青年虽然相貌不及为首那位出众,也不失为一人才,分析的头头是道,再次看向那双灵动的眼睛,贾荣越发觉得这个青年有大才。

“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看?”青年突然将目光投向贾荣说道。

自从碰到这些士子之后,贾荣就一直保持缄默,沉默的走在队伍中间。

“奉孝分析的有理!”贾荣缓缓说道。

青年大笑道:“怎么样,贾荣的那番话绝对有可取之处,是你们没发现罢了,哈哈哈……”由于笑的有些过于激烈,青年咳嗽个不停,脸上因为咳嗽过度而有些病态的红晕。

“非也,贾荣乃是大汉的臣子,食君之禄而不知为君分忧,实乃逆臣,把持朝纲,欺凌天子,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奉孝以后切莫说这样的话,小心遭到有心人的算计。”为首的中年转身说道,语气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贾荣再次恢复沉默,不过换来的却是方才那个青年的套近乎,不断和自己谈话。

见惯了后世太多的骗子,青年的这些小手段自然入不得贾荣的法眼,每个问题贾荣都回答的滴水不漏。

突然,青年盯着贾荣的双眼道:“你在说谎。”

贾荣神情微微一滞,大笑道:“为何有此一说?”

青年哈哈大笑,不作言语。

水镜山庄的布置让见怪了奢华的贾荣感觉耳目一新,整个庄园上下透露着清爽的气息,不愧是文雅之人,就是懂得享受,像征战沙场的武夫,能想到的也不过是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有钱也不知道该怎么花,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突然拥有了数亿元,恐怕只会去大街上买回冰箱洗衣机电视机。

王越赵云孙策刘四默默的跟在贾荣的后面,不发一言,对这些儒生,他们也没什么好感。

庄内走出一名头发发白的老者,人未到声先至,让贾荣想起了红楼梦上的王熙凤。

“哈哈,奉孝、仲德,老夫等待多时了。”

“水镜先生!”贾荣跟着这群士子一起行礼道。

庄园内树上的几只雀鸟扑棱棱飞上天空,迟迟不肯落巢。

水镜先生面露不喜之色,将目光定格在贾荣五人身上,“不知将军来此地有何贵干?”

贾荣笑道:“先生好眼力。”

三六七章:山庄论贾荣

“荆襄之地何人不知水镜先生,晚辈也是仰慕已久,特意前来拜访,唐突之处,还望先生见谅。”

水镜见贾荣回答的中规中矩,神色恢复正常“如此,请进吧。”

水镜在荆襄的名声虽然很高,却没有自大到和军中之人做对,眼前之人说不定和刘表有什么关系,得罪了也不太好。

王越孙策刘四赵云被留在了门外,贾荣孤身一人跟随水镜等人进入,对于名满天下的水镜先生贾荣很放心,即使自己的身份泄露,在山庄内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分宾主之位坐定之后,水镜开始和先前遇到的士子讨论学术上的问题,其中一人最为引人注目,发表的言语时常让人耳目一新,引得贾荣侧目。

从此人的言行中,贾荣感受到不是儒生的翩翩气质,而是包含一股锋芒,就如同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张昭张立是难得的内政人才,此人没有那样的气质,却有一种更为吸引贾荣的地方。

“不知这位将军对如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水镜将目光投向贾荣问道。

听的有些昏昏欲睡的贾荣猛然惊醒,稍微整顿了一下思绪道:“还请水镜先生明示,晚辈愚钝。”在这些自命不凡的儒生面前一定要保持谦恭,贾荣深深明白他们那张嘴有多厉害。

“将军但说无妨。”水镜温和的说道。

“而今天下,祸害最深的莫过于黄巾之乱,让无数的黎民百姓失去了家园,很多无处可去的百姓落草为寇,劫掠过往的商人和行人,羌人鲜卑之祸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遏制,这要归功于大将军贾荣和汉阳太守韩遂;天下诸侯经过联盟讨伐之后,分崩瓦解,不思报国,互相侵吞,百姓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水镜先生微微点头,不过眉头却是微微蹙起,贾荣的分析条条有理,但却在围绕着百姓来说,战乱之时而不顾及皇室的尊严,朝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大将军贾荣,而且此人将羌人之乱平息的功劳放到贾荣和韩遂的身上,多少让场中的士子觉得有些不舒服。

水镜虽未见过大将军,但有关他的事迹却在荆州一带传的沸沸扬扬,挟持汉帝迁都长安,在任何一名臣子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举动,种种欺凌天子霸占朝纲的行径,简直是罄竹难书,可怜有些儒生还不断为贾荣开脱,甚至有些人前往长安投靠,水镜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儒生学的东西都忘到了哪里。

“乱世将至,尔等儒生,应当思虑如何报销国家,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只有百姓强大了,一个国家才能称的上富强。”贾荣的语气不知不觉将这些儒生当成的教育的对象。

“这位将军谬矣,皇室乃是国之根本,只有扶持皇室,才是正道,大汉江山已有四百年,我大汉的百姓也以身为一名汉人而自豪,似将军这等人物,应该思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以图他日振兴大汉,而不是在此夸夸其谈。”一名儒生头头是道的说道。

“将军可谈一下对贾荣的看法?”水镜打断了儒生的问话。

贾荣拱手道:“先生称呼我荣谷即可。”

儒生对水镜打断他的话没有丝毫的怨言,只是看向贾荣的目光有些不善,他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看不得皇室的尊严受到任何的侵犯,和当初太学的那群儒生持有相同的意见,董卓的血腥残暴更能让他们的忠心被天下人知晓。

“大将军贾荣,论其功绩,足以流芳百世,以微弱的兵力大破黄巾,杀的黄巾落荒而逃,以致于有了张角之死,黄巾之乱平息;以数百骑兵奔赴战场,屡次击败羌人骑兵,大胜而归;以数千人的微弱兵力守住韩遂十万大军锋芒之下的平襄城,奋力一击,将金城收复;近日又以三万人抵挡鲜卑十四万大军,俘获鲜卑主将慕容枫,让边境的百姓避免了战火;此等功绩,放眼历代,也是其中翘楚,乃是武将中的楷模。”贾荣如实将自己的战绩说了出来。

屋内儒生纷纷交头接耳,贾荣的功绩足以笑傲大汉,特别是那一场场以微弱兵力取胜的战斗,听着都让人感觉触目惊心,特别是近段时间贾荣以三万兵力大败鲜卑十四万军队,使得其名声大噪,不过这样的人依旧吸引不了这些儒生前往,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这里有闲情逸致讨论天下大势,贾荣的功绩虽多,欺凌皇室这一条就足以抹杀他所有的战功。

“荣将军可曾知晓贾荣把持朝纲,欺凌皇室,使得汉室的尊严丧尽,此等逆臣,纵有盖世功勋,与禽兽何异?”一名儒生语气刻薄的说道。

贾荣也不细究,微微一笑,人嘴两张皮,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不过自己的功绩却是不能抹灭的,西凉军善待百姓之举得到无数民心,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微弱的皇室能给百姓带来的只有灾难,而百姓需要的是强大的庇护,这也是为何长安的百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我观将军言辞之间颇多偏袒贾荣之处,莫非将军与长安的贾荣有旧?”水镜问道。

贾荣哈哈大笑道:“似我这等小人物,若能得到大将军的青睐就是三生有幸了,身为一名武将,应当想着如何驱逐外敌,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水镜眉间露出不喜之色,眼前之人虽能称的上一员良将,却对贾荣有向往之意,假以时日,定会去长安投靠贾荣。

荆州多世家,即使贾荣兵临城下,城内的世家也不会投靠,他那一套治理措施,极大的压制了世家的发展,当百姓都和他们有着相等的身份,还谈什么超人一等。

儒生之中世家子弟占有多数,纷纷指责贾荣。

只有郭嘉和程昱看向贾荣的目光含有一丝凝重之色,程昱作为水镜先生口中能有大才之士,不仅善于谋略,更善于治国,他崇尚依法治国,颇有当年商鞅的风范,在颍川学院中颇有声明,刘表当初也曾招纳与他,被其拒绝,贾荣身上隐隐有一股东西吸引着他,让程昱有一股想要上前探查清楚的冲动。

欣赏完水镜庄园的风光之后,贾荣和郭嘉程昱攀谈一番,有些儒生看向贾荣的目光饱含不善,大多的儒生心中想的是家族和皇室,贾荣却在这两方面将世家得罪了个遍。

贾荣带着赵云等人起身离去,和儒生的短暂交锋,让他得以将自己的治理理念宣传了一下,大多儒生持反对意见却不能阻止其他有才之士的欣然向往。

“奉孝,你觉得此人如何?”程昱低沉着声音问道。

“此人城府深不可测,定非普通人物,假以时日,必定能在西凉军占据一席之地。”郭嘉收起了玩世不恭的态度,一脸正容的说道:“此人身边的护卫也不是通俗之辈。”

程昱点头道:“天下即将大乱,不知奉孝有何看法?”

在颍川书院,程昱和郭嘉也算得上是谈得来的,郭嘉出身寒门,初入颍川书院的时候,饱受白眼,郭嘉看似放浪形骸,实则胸有大韬略,另外一个颍川书院的大才荀彧和二人的关系也不错,不过荀彧是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心中想的全是皇室的尊严,近日正想着去长安,程昱时常惋惜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却走到了一条很窄的道路上。

郭嘉笑道:“长安的贾荣,冀州的袁绍,荆州的刘表,皆可,皆可。”

程昱面色沉重道:“奉孝,事关终身,一定要思虑清楚,贾荣重用寒门士子,却违逆了大汉的世家,自从光武帝以来,和世家做对,在大汉根本无路可走,刘表徒有八骏才名,本身却无雄才大略,不是英明之主,袁家四世三公,也是一个好去处,不论奉孝到什么地方,都要小心谨慎,切勿如此不羁,以免引来杀头之祸。”程昱年长郭嘉,做事老练沉稳。

“多谢仲德提醒,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我是不会做出抉择的。”

“奉孝的身体不好,尽量少去那些风花雪月之地。”

“近闻东郡被曹操所得,奉孝如何看?”

郭嘉不以为然的说道:“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罢了,为了利益,诸侯相互倾轧,民不聊生,金城、长安,都是百姓向往的乐土,不出五年,长安的繁华必定不输于昔日的雒阳。”

“奉孝,曹操曾经行刺董卓,不过被董卓发现之后逃走,后来发诏讨伐董卓,身先士卒,损兵折将,或许不是奉孝口中的欺世盗名之辈。”

郭嘉笑道:“仲德休要被其外表所蒙骗,许子将曾下断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传闻贾荣和其有旧,当初雒阳之行曾放走他,引得董卓大怒。”

“奉孝且请拭目以待,曹操非世人眼中的那个曹孟德。”

郭嘉惊道:“莫非仲德欲要投靠曹操?”

程昱点点头。

郭嘉识趣的闭上了嘴,程昱决定的事,就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仲德,你我相识一场,今日我在城内酒楼大喝一场,不醉不归。”

喜欢铁骑的读者请订阅一下支持正版吧;一个月也就两块多钱;每一个订阅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感谢那些默默用红票支持铁骑的读者们。

三六八章:江东

一向沉稳的程昱思虑片刻,点头答应了,前去投靠曹操之后,说不定昔日的好友会刀枪相向,各为其主。

离开襄阳之后,贾荣马不停蹄的赶到江东,在长江上,贾荣感到十分的不适,让人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怪不得曹操几十万大军不能拿下江东,南船北马,南北气候差异决定了士兵的种类,跟随自己的血卫中有很多人都晕船,呕吐。

“是不是该拥有一支属于西凉军的水军呢?”贾荣沉思,西凉军以骑兵为主,在湿润多雨的江南定然会不适,对于以后的战斗不利,何况距离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岛等着贾荣去征服,建立一支水军显得十分重要。

江东孙家,当贾荣带着三百骑兵出现在孙府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南方少战马,对方却能带领三百骑兵出现在江东,足以说明这支骑兵的不凡之处,不过士兵的脸色有些苍白,正所谓南船北马,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些人是北方的士兵。

“吱呀”一声,府门大开,看着突兀出现在府门外三百骑兵,开门的老者神情微微一滞,脚步轻轻向后挪了挪。

“赵伯!”

老者努力从人群中寻找这熟悉的声音,待看清之后,眼泪当即流了下来。

“赵伯!”孙策翻身下马来到赵伯面前,语气微微有些激动。

赵伯怜爱的看了孙策一眼,将目光转向孙策身后的贾荣等人,道:“各位应该是策儿的朋友吧,快快请进。”看着三百人的浩大声势,赵伯不好意思的说道:“只是府中狭小,不能容下如此多的贵客。”

贾荣下马道:“无妨,都是军旅之人,没那么多的讲究,留下三十人,其余去附近的客栈找住处,不许扰民。”

“赵伯,请进。”贾荣客气道。

赵伯不敢上前,愣是等着贾荣迈步走进孙府,才跟在孙策的后面走了进去,他不过是孙府的一个管家,多年来蒙受孙家的恩情,难得孙家人将他当做自己人来看,孙策更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不过主仆的身份却不能改变。

孙坚已经死了一月有余,孙府的人也从忧伤中渐渐的好转了过来。

当见到孙策的时候,孙氏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孙坚正在壮年却死在了战场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